一、“九五”期間利用外資基本情況
“九五”期間,北京市認真貫徹“積極、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資方針,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需求不足的不利影響,拓寬外商投資領域,探索利用外資新方式,在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的同時注重利用外資的質量,使我市利用外資取得了較好成績,對北京市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九五”期間北京市利用外資總額136.7億美元,是“八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58.1億美元的2.35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資98.9億美元,對外借款26.8億美元,比“八五”期間增長0.6倍,境外發行股票等其它方式11億美元。
(一)“九五”期間北京市利用外資的特點
1、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創歷史最好水平,外商投資企業對本市國民經濟的貢獻顯著提高
“九五”期間,北京市平均每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9.8億美元,是“八五”的2.35倍,占改革開放以來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63%。外商投資領域進一步擴大,“九五”期間,我市在商業、旅游、基礎設施、金融、文化教育等領域吸收外商投資有所突破。
“九五”期間,外商投資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比“八五”有顯著提高。累計實際利用外資占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八五”時期的23%上升到31%;外商投資工業企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由“八五”期間的17.8%、20%上升到38.7%和30%。累計涉外稅收占全市稅收的比重由“八五”期間的17.6%上升到“九五”期間的20%。累計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八五”期間的18%上升到49%。
2、投資方式多元化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外商投資領域進一步拓寬,海外上市融資步伐加快
“九五”期間,我市除繼續利用中外合資、合作、獨資等傳統方式吸引外商投資外,還采用了轉讓經營權、公開招標選擇外商等方式吸收外商投資。外商投資領域進一步拓寬,在商業、金融、教育培訓、醫療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服務業領域有重要進展。此外,通過在海外發行H股、紅籌股等利用外資取得重要進展,1996-2000年,通過在海外發行股票共籌措資金11億美元。
3、外商獨資企業比重明顯增加,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大公司在京投資持續增長
2000年新批外商獨資企業573家,占當年新批三資企業的50%,合同外資額為24.67億美元,占當年全部合同外資額的57%。“九五”期間,跨國公司在京設立投資性公司57家,到2000年底,累計達110家,投資項目增資活躍,“九五”累計有1225個項目增資34億美元,占合同外資的26%,其中大部分是跨國公司投資的項目。而且,跨國公司在京投資正由單純的生產性投資向設立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風險投資及國際采購中心發展。2000年經政府批準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14家,據不完全統計,已有45家跨國公司在京設立了18家研發機構,跨國公司全球采購中心在“九五”末期也有了新的突破。
4、各類開發區迅速發展,已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區域
1999年國務院批準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形成了“一區五園”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格局,園區的新技術企業進一步集聚,企業數量增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項經濟指標逐年大幅度遞增,跨國公司投資不斷增加,項目規模、水平有顯著提高。“九五”末期國務院批準天竺出口加工區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21個區縣工業小區經過8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各縣具有特色的區域戰略優勢。
5、國外優惠貸款的使用逐年增加,國際商業貸款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幅度下降
1996-2000年,北京市國內企事業單位共借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總金額累計為6.34億美元,其中國際金融組織2.15億美元,外國政府貸款4.19億美元。國外優惠貸款主要用于市政能源建設,如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建設了第九水廠三期,利用亞行貸款建設了陜甘寧天然氣進京市內管網工程。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資本利率上升的影響,使我市借用國際商業貸款受到嚴重影響,“九五”期間僅使用出口信貸和外國銀行貸款國際商業貸款9400萬美元。
6、境外投資企業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但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九五”期間,北京市共審批境外投資企業95家,總投資9367萬美元,中方投資5390萬美元,分別比“八五”下降37%、11%、33%。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市境外投資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有的老企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尤其是有的境外公司上市后,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境外投資的領域主要有國際貿易、工農業生產、資源開發、科技開發、餐飲服務、工程承包等。項目主要分布在美國、日本、歐洲、越南、馬來西亞、俄羅斯、香港、澳門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九五”利用外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有些行業市場需求不足,影響了外商投資項目的進展。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北京的賓館、飯店價格降到歷史最低點,涉外房地產銷售,特別是對港澳臺地區人員銷售大幅度下降。影響了部分外商投資房地產項目的進展。其他有些行業也有類似的現象。
2、外商投資方式多元化局面尚未形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外商投資基本上都是采用合資、合作、獨資的形式。轉讓經營權方式只有一例,即第九水廠一期的15年經營權轉讓給北京控股公司。從1997年開始在國際上興起的并購方式和國家已經試點過的BOT方式等都沒有。
3、基礎設施領域吸引外資仍然空白?;A設施項目利用外資除了正在進行的以招標方式選擇外商獨資建設和正在洽談中的地鐵五號線項目外,其他項目沒有進展。
4、投資環境尤其是投資軟環境仍需要進一步改善。雖然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問題遠未從根本上解決。同時,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審批手續繁瑣,辦事效率不高的現象。一些法律、法規也需按國際慣例進行調整和完善。
5、外債償還問題依然突出,對外匯、匯率風險問題研究不夠。截止到2000年底,我市共有還款項目36個,雖然大部分項目還款沒有出現問題,但個別項目還款負擔加重。如利用“黑字還流”貸款項目仍然有11個項目發生拖欠。至2000年底,共拖欠約1385萬美元。我市債務余額中美元和日元分別占50%、40%,而對如何規避人民幣與美元、日元的外匯、匯率風險研究不夠。
6、境外投資的規模偏小,境外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滯后?!熬盼濉逼陂g我市境外企業的平均規模為58萬美元,投資規模偏小,達不到合理的經濟規模。同時,境外投資企業應對當地市場的能力較差,多數境外投資企業沒有根據當地的法律法規建立相應的企業運行機制。
二、“十五”期間北京市利用外資面臨的國內外環境
(一)有利因素
“十五”期間,和平與發展仍是世界的主題,中東地區的逐步穩定及韓朝關系的逐步緩和使我國周邊地區的國際環境漸趨穩定。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和交往更加緊密,同時,金融全球化促進國際資本流動加速,世界經濟仍將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世界貿易額將不斷擴大,世界經濟結構調整正在加速進行,國際直接投資的規模將繼續擴大,國際資本總量將有一定的增長,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逐漸消失。
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經濟結構調整、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等都為利用外資提供了有利條件。加入WTO后,對外開放領域將進一步拓寬,尤其是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將對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天地。我國將修改一些與WTO規則不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外商投資環境尤其是投資軟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我國在國際資本上的良好信譽,也為借用國外貸款提供了有利條件。“走出去”的戰略實施將為境外投資提供難得的機遇。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北京將在21世紀初期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北京擁有全國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商、社服務設施。北京人才密集、信息容量大,智力與信息資源首屈一指。北京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服務貿易領域優勢突出,為國際資本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一區五園”的開發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將從根本上改善北京市的投資環境,北京正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如果申辦成功將給北京帶來巨大商機。
(二)不利因素
“十五”期間,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跨國投資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多數國家對吸收外資采取了非常靈活的政策,我國周邊如韓國、俄羅斯等吸收外資的力度不斷加大,他們與我國對外商投資者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同時,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經濟不可預測的變數因素加大,使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不十分明朗。發達國家提供的優惠貸款規模將下降,1997年7月后,世行已停止對我國提供軟貸款,日本政府也有調整對華貸款的傾向,總的趨勢是縮小規模,減少領域,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終止了對我國的政府貸款等等。同時,“十五”期間,預計國際商業貸款的利率水平會比“九五”期間提高,這將繼續加大我國利用國際商業貸款的難度。
我國國內市場需求相對過剩的現象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我國將繼續保持較低的銀行利率水平,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民間投資的壯大,投資來源渠道將日益多樣化,使投資者有較大的選擇空間,使一些項目存在著內資替代外資的可能。加入WTO后,我國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包括對外商實行國民待遇、降低關稅等,這樣可能導致一些外國公司調整對華投資政策,更多地以貿易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北京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利用外資的觀念仍有待于進一步更新和增強;利用國際資源、國際市場發展首都經濟體現得不夠充分,在強調內需時,在一些方面和環節上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力度有所減弱;招商引資大項目儲備不足,投資促進工作力度不夠;在推動新的利用外資方式上進展較慢;投資環境特別是軟環境仍需繼續改善;與首都擴大開放要求適應的中高級復合型外經貿人才仍然缺少。
綜上,在可以預見的因素中,“十五”期間北京市利用外資同以住一樣仍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是同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相比,機遇將大于挑戰。
三、“十五”時期北京市利用外資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方針
繼續貫徹積極、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資方針,適應首都經濟發展的戰略,繼續完善各項法律法規,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軟環境,努力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促進利用外資新方式的進展,以高科技產業、危舊房改造、基礎設施、服務貿易、環境保護、國企改革等領域為重點,以中關村科技園區和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在保證利用外資規模的前提下,提升利用外資的質量,在保持合理的外債規模前提下,適當借用國外貸款,大膽利用國外證券投資,認真貫徹執行“走出去”的戰略,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境外投資的穩步發展。
具體指導方針是:
1、圍繞首都經濟“三二一”整體結構的戰略調整,利用外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制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從根本上提高首都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2、繼續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為重點,有效地吸引跨國公司在京投資,籌劃并興辦一批有影響力的利用外資大項目,提升利用外資水平。
2、拓寬對外籌融資渠道,積極探索、推進利用外資新方式,實現利用外資方式多元化。
3、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領域,力爭在商業、外貿、金融、保險、電訊等服務業領域取得新突破。
4、以WTO規則完善投資環境。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利用外資管理體制。對外商投資企業逐步實行國民待遇。
5、控制外債規模,保持合理的外債結構,防范外債風險,維護對外信譽。
6、鼓勵有條件的各類企業“走出去”發展。
(二)總量目標
根據“十五”期間我市經濟發展需要和資金來源的可能,統籌考慮國內配套資金吸收能力和外債償還能力,我市爭取“十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總規模比“九五”期間有更大增加。
1、外商直接投資
考慮到“九五”現有項目存量及“十五”恰好是我國加入WTO后的過渡時期等因素,我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雖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但不會有突飛猛進式的增長,且各年度之間還可能出現波動。預測本市五年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可達114億美元左右(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借用境外非投資性貸款18億美元左右)。
2、國外貸款
利用國外貸款規模在面臨著國家優惠貸款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國際商業貸款融資成本增加等制約因素的同時,也存在著加快中關村建設、環境治理等諸多的機遇。預計國內企事業單位實際利用國外貸款10億美元左右。
3、發行股票、債券等利用外資方式
“十五”期間,我市將繼續鼓勵利用海外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利用外資,預計全市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境外融資將會比“九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五年將達14億美元左右。
4、境外投資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逐步實施和我市綜合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為境外投資的更大發展提供了可能?!笆濉逼陂g,本市累計境外投資中方投資總額爭取達到6500萬美元,比“九五”期間增長20%。
(三)結構調整目標
?。?、外商直接投資
(1)產業結構。“十五”期間,吸收外商投資要緊密結合首都經濟的特點,拓寬外商投資領域和方式。提高外商投資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危舊房改造、金融保險、電信等服務貿易領域、環保產業吸收外商投資所占比重。
(2)區域結構?!笆濉逼陂g,要力爭使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天竺出口加工區、北京商務中心區(CBD)及部分區縣工業園區成為吸收跨國公司投資興辦高新技術項目的重要載體,進一步發揮其特有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3)來源及方式?!笆濉逼陂g,要實施多元化吸收外商投資戰略。在外資來源上,重點加大吸收北美、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投資的力度,積極吸收跨國公司來京投資。在投資方式上,應盡可能地采取國際通行的各種投資方式,包括并購、BOT、轉讓經營權、發行股票、產業基金等,并積極鼓勵現有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同時,研究制定有關政策,為非國有經濟吸收外商投資創造條件。
2、國外貸款
“十五”期間,要在保持利用國外貸款一定規模的基礎上,優化貸款結構。根據本市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要求,結合貸款的特點,國外優惠貸款應重點投向環保、城市交通以及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原則上不安排大型工業類項目。要結合本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適當增加國際商業貸款的使用規模,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促進傳統產業改造,發展高新技術。
3、境外投資
“十五”期間,本市境外投資要繼續執行“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方針,按照“優勢互補、講求效益、互利合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鼓勵具有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的企業,到境外建立研發機構;舉辦可擴大本市成熟技術、成套設備、產品出口和勞務輸出的境外加工貿易項目;舉辦具有一定經濟規模的、經濟效益較好的投資項目。
四、“十五”期間北京市利用外資重點行業和區域
1、工業
“十五”期間,圍繞首都經濟和工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結合北京資源特點和工業現實基礎,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用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利用外資項目,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產業層次,推動北京市工業結構的調整。加快建設北方微電子等十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工業利用外資重點發展:(1)電子信息;(2)生物工程和新醫藥;(3)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4)汽車制造業;(5)光機電一體化;(6)都市型工業。
2、農業
“十五”期間,北京市農業利用外資要與實現京郊農業現代化目標相結合,與首都郊區經濟的特點相結合,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郊區生態建設相結合。重視和突出高新技術的引進和基地建設,加強與國外大公司的合作。重點是引進國外的先進品種、技術、設備和管理,注重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促進農業的規?;⒓s化、產業化,迎接加入WTO的挑戰。
“十五”北京市農業利用外資的重點領域是:(1)荒地、荒山資源綜合開發;(2)果樹、林木、蔬菜、花卉、牧草新品種、新技術的開發;(3)水利灌溉、農田節水工程,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設備制造;(4)蔬菜、花卉無土栽培系列化生產;(5)優良種畜、種禽、水產苗種繁育(不含我國特有珍貴優良品種);(6)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三廢”資源的綜合利用;(7)糧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產品的貯藏、保鮮、干燥、加工新技術、新設備;(8)動物用抗菌原料藥、動物驅蟲藥、殺蟲藥等新產品、新劑型;(9)農業機具新技術設備制造;(10)生態環境建設,包括植樹種草、水土保持、生態農業等;(11)農業生物工程;(12)飼料添加劑及飼料蛋白資源開發等。
3、商業
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和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以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大城市商業發展經驗和管理方式為重點,積極、穩妥、有序地利用外資,5年內再發展10家~15家不同業態試點企業,促進首都商業流通的現代化。同時,進一步發展餐飲業和生活服務業。不斷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多種需求。主要目標是:
?。?)適應市場發展的不斷變化,加大新興業態利用外資力度。利用外資的重點是:適應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的超級市場;方便人民生活的便利店;經營特色的大類商品(辦公用品、家居用品等)專業店;從事多種經營的購物中心等。
?。?)更加注重新開辦的試點企業布局的合理性。新開辦的試點企業要重點向三環、四環、公路一環和社區商業中心等地區發展。
(3)大力推進商業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網絡化的發展,通過連鎖經營的方式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商業規模化、規范化連鎖化經營,增強市場競爭力。
(4)積極推進批發(物流)企業利用外資試點。用好國家給予的政策,開辦幾家有現代經營管理水平的合營批發(物流)試點企業,促進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帶動全市批發(物流)行業的改革與發展。
(5)加快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和北京商務中心區商業。根據科技園區和商務中心區發展規劃,對園區商業利用外資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允許引進國際知名商業企業開辦商業獨資試點企業。
(6)進一步拓展餐飲、生活服務業利用外資領域,餐飲業利用外資的多樣化、系列化、特色化、方便化的方向發展;生活服務業利用外資向專業技術強、工藝水平高、新興服務消費領域的方向發展。
4、旅游業
旅游業是北京市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首都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擴大旅游業的對外開放,對于加快旅游業發展,推動全市經濟增長,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笆濉逼陂g,北京市旅游業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外開放工作力度:
?。?)加大與旅游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旅游娛樂設施、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旅游區(點)開發等項目的利用外資的力度。
(2)組建合資旅行社,通過與國外有關機構的聯合拓寬旅行社業務經營范圍,加強與國外的聯系,盡快實現與國際上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有效接軌。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加快合資旅行社的建設步伐。
?。?)擴大中外合資合作的范圍。為了提高旅游區(點)的服務水平,保障旅游者能夠在北京旅游經歷中得到較高的滿意度,使旅游區(點)管理盡快達到國際水平,允許外國人參與旅游區(點)的建設與管理
5、危舊房改造
“十五”期間,加大危舊房改造利用外資的力度。根據市政府的決定,“十五”期間基本完成城區現有危舊房改造。據初步了解,城近郊八區現有需要改造的危舊房屋754萬平方米。需要大量的包括外資在內的資金。危舊房改造吸引外資和基礎設施一樣,關鍵是讓投資者有錢可賺。因此,在一定規劃條件、拆遷補償標準下,讓投資者根據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狀況,開發建設一些有市場、回報較好的項目,適當放寬危舊房改造小區內高檔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控制。
6、城市基礎設施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市同全國一樣城市基礎設施的收費價格偏低,用其自身的收益難以保證投資者合理的回報率?!熬盼濉逼陂g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上都是采用間接利用外資方式。雖然一直鼓勵外商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沒有實質性進展?!笆濉逼陂g,我市將加快調整一些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價格和收費標準,完善投資回報和補償機制,突破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的“瓶頸”制約,吸引外商參與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同時,由于基礎設施具有投資大,收益現金流穩定的特點,適合采用項目融資方式籌措建設資金。我市將重點推動利用項目融資方式籌措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力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建設成一個地鐵項目,利用招標選擇外商的模式建設幾個基礎設施項目。
7、城市環保
“十五”期間,環境保護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政策,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促進北京市的城市建設和環境改善。
“十五”期間,本市城市環保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優惠貸款等間接利用外資方式,爭取建設成幾個對北京市城市環境改善有積極影響的項目。另一方面,爭取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有所突破,力爭促成一個利用BOT方式或者其他外商直接投資形式建設的城市垃圾處理項目。
8、金融、保險業
“十五”期間外資銀行的數量和資產規模繼續擴大,外資保險、證券機構的代表處在條件成熟時,將逐步升格為營業機構,并根據需要發展外資財務公司和外資擔保公司,形成金融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完整體系。同時,外資金融保險機構的業務范圍將進一步擴展。到“十五”最后一年可能達到國民待遇。
外資銀行仍以引進國際大銀行在京設立分行為主,兼顧中外合資、合作形式。外資保險機構優先發展中外合資、合作形式。爭取試辦幾家中外合營的證券營業機構。
9、文化社會事業
充分發揮本市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突出優勢,爭取在文化、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醫療等領域利用外資有新的突破。爭取利用外資建設2家大型綜合醫院、5所學校。
10、中關村科技園區
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是本市發展知識經濟、實現首都跨世紀發展目標的迫切要求?!笆濉逼陂g,中關村科技園區要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和改革示范作用。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興辦科技型外商投資項目,充分利用國外兩種資源,推動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爭取使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為本市吸收外商投資的重要載體,建成全國一流的科技密集型園區。
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極利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低息貸款。此外,還應考慮拓展合作方式,如在污水處理廠、供水系統、變電站等方面采用BOT等方式利用外資。
產業發展方面:
?。?)積極利用國外風險投資的基金和資本支持中小型創新企業。
?。?)繼續搞好傳統方式利用外資(合資、合作、獨資)等,對有條件的企業,鼓勵其利用海外證券市場融資。
(3)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入資,吸引外資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引資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力爭解決科技人員以自然人身份與外商合資辦企業的問題。
?。?)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在境外的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區設立研發機構。
?。?)近兩三年內,以中關村西區開發和中科院科學城改造作為招商引資的示范工程,試行網上招商、代理招商、境外對口招商等新形式。
11、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十五”期間,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占有一定比重的衛星城。第二產業建設除繼續堅持“五少兩高”產業導向外,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和新材料產業,使開發區真正成為吸收高新技術產業、跨國公司投資的產業基地。成為首都經濟的新增長點。
“十五”期間,利用外資的重點是吸引世界跨國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投資,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高技術含量的大型工業項目。
12、北京商務中心區(CBD)
“十五”期間,CBD地區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和任務,加強宏觀調控,因勢利導,突出重點,統一規劃,綜合開發,花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大量吸引外資,特別是吸引跨國公司在CBD設立地區總部、研發機構和代表處。在“十五”末期將CBD建設成功能完善、設施一流,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商務中心區。
13、北京市批準的區縣工業園區
對北京市批準的各工業園區應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充分發揮其聚集效應、根據其發展戰略、目標的制定和中長期規劃,堅持以吸引外資為主、工業項目為主,出口創匯項目為主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方針,不斷提高吸引外資的規模和水平,更好地發揮開發區在全市吸引外資工作中的窗口、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并提高區縣利用外資的產品和產業結構。
五、“十五”期間北京市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
(一)適應加入WTO的要求,研究吸引外資的新優勢、新對策,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推進利用外資新方式的進展,繼續保持外商投資的較大規模
1、研究吸引外資的新優勢、新對策
我國加入WTO后,將大幅度減少進口關稅,逐步減少外商投資的非國民待遇,這樣,可能使一些外商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采用貿易方式代替投資。因此,根據北京市的特點,提早研究對策措施,研究吸引外資的新優勢、新對策,穩定外商投資的一定規模。
?。?、增強利用外資的后勁,集中力量推動重大項目的進展
全市統一協調,集中力量每年重點推動30個左右對本市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有影響并且對外商投資有吸引力的城市基礎設施、高科技、危舊房改造、工業等重點外商投資項目,扭轉近年來我市利用外資后勁不足的局面。同時,重點吸引歐盟、北美等發達國家大公司來京投資,特別是鼓勵其在京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究開發中心。采取積極措施,推動國有大型企業與跨國公司進行合資、合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增強競爭力。
3、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實效
招商引資活動重點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時效性,為此應吸收國內外成功的經驗,積極探索各種招商方式,即利用現代信息工具,精選一批項目進行網上招商;嘗試委托境外知名中介機構代理招商;在香港、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設立精干、高效的常駐機構專職招商引資;對重點推動的項目,組織高層次小規模的團組赴境外對口招商,減少無重點的大型招商團體出訪;發展會展經濟與招商引資相結合,繼續辦好“北京高新技術國際產業周”和“京港經濟合作研討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將投資洽談與研討、交流活動結合起來。等等。
?。?、拓寬外商投資領域,推進利用外資新方式的進展
加快推進北京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探索在商業、貿易、旅游資源開發、金融、保險、增值電信、城建、教育、衛生、會計、法律咨詢服務等領域利用外資,同時,在基礎設施利用外資方面在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運用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BOT)、并購、項目融資、轉讓經營權等利用外資方式,加快我市城市基礎設施利用外資步伐。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以現有資產作抵押到境外融資。支持境外投資者購買本市企業存量資產或兼并中小企業。選擇質量好的國有企業到國際證券市場上市。
5、切實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軟環境
投資硬環境方面,北京在全國來說是數一數二的,同國際上一些大都市比也相差無幾,關鍵在投資軟環境建設?!笆濉逼陂g,應繼續從根本上整治“三亂”;按照WTO要求規范與外商投資有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增強透明度;完善外商投資服務網絡;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使境內外投資者在行政審批、辦理各項手續、生產經營等過程中享受平等待遇,創造良好的投資氛圍等等。
6、做好外資企業全程管理和服務工作,支持原有外資企業增資,培育骨干企業。
針對長期存在的外資管理各環節不平衡,重引進輕后續管理的問題,應切實加強對引資項目的后期管理,把吸引外資工作貫穿于外資設立、生產經營、再投資全過程。隨著外商投資企業數目的增多,外商投資空白領域的減少,原有外資企業增資在利用外資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因此,要依靠改進服務,推動原有企業在取得較好的效益后增加投資。
7、支持民營企業吸引外資
國家已經確定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存的方針,非公有經濟成分已經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民營經濟吸引外資應一視同仁乃至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積極支持民營企業開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吸引外資導向的項目。特別是支持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民營企業以多種方式利用外資。
(二)在堅持全口徑外債管理的同時,借用適當的國外貸款
1、努力穩定利用國外優惠貸款的規模
“十五”期間,繼續爭取使用更多的國外優惠貸款,落實好世行貸款環保二期、特別日元貸款等一批重點貸款項目,使其盡快簽約、生效。對于已簽約、生效的國外貸款項目。落實好項目建設條件,保證國內配套資金的及時到位。努力掌握國外貸款機構的政策動向,對貸款機構提出的新方式深入研究,及時提出相應的對策。力爭有利的綜合貸款條件。
2、認真做好國外貸款中長期項目規劃,優化貸款投向
根據各種貸款的不同特點和要求,“十五”期間,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日本政府貨款主要用于交通、農業、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項目,兼顧教育等社會發展項目。其它政府貸款主要用于市政建設、環保、清潔能源、高效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項目,適應考慮小型技改、出口創匯項目。國際商業貸款主要用于能夠出口創匯以及財務效益較好、償還能力強的項目。
3、強化項目管理,把提高質量和效益作為中心任務
發揮“北京市利用世行、亞行貸款項目辦公室”的作用,制定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簡化貸款項目審批和管理手續。健全項目法人承擔起各項職責。貸款項目的招標采購要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和擇優、誠信的原則。貸款項目的施工實行工程監理制。加強貸款項目的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
4、加強債務管理,進一步完善借、用、還機制
加強對國外貸款的“借、用、還”全口徑管理。推進責、權、利相統一的借用還機制的完善。建立有效的轉貸和擔保機制。盡快完善本市主權外債考核指標體系和預警系統,以外債逾期率、外債占財政收入比重等指標衡量本市的償債能力和外債風險,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快實施我市利用國外貸款和外債償還的管理辦法。針對我市存在貸款拖欠的問題,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債務清償力度,嚴格償還責任制,以確保本市對外信譽。
5、加強債務統計、監測,積極防范債務風險
健全債務統計制度,摸清債務底數,及時掌握債務的動態情況,做好監測和預警。密切跟蹤國內外形勢,特別是金融市場的波動和償債能力的變化,對潛在的債務風險提前研究,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在選項階段,充分考慮項目收益對匯率的敏感性及其他可能影響貸款償還的不定因素,提高項目法人的匯率風險意識。繼續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貸款項目主動采取包括掉期在內的多種金融手段,防范匯率風險。
(三)貫徹執行“走出去”的戰略,促進境外投資的穩步發展
1、加強對境外投資工作的協調指導
境外投資工作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結合我市情況,建議成立由投資主管部門、研究機構、金融、外貿、外匯等部門組成的統一的境外投資協調機構,統一貫徹“走出去”的戰略思想,改善境外投資的國內環境。
2、制定境外投資戰略,強化政策指導
根據北京市經濟發展和境外投資現狀,明確我市境外投資的重點行業和地區,支持國有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鄉鎮企業共同向外發展,按照國家有關境外投資政策,加強對我市境外投資政策的引導。研究對具體條件的境外投資主體在進口、稅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本市海外投資擔保金,有效地解決企業對外投資中面臨的資金問題。建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以降低企業境外投資風險。
3、做好境外投資的基礎工作,加強對國際投資環境的調研
做好境外企業經營情況的信息統計和監測等基礎工作,加強對國際投資環境、重點投資國家和地區的調研,逐步建立境外投資的信息庫和監督管理網絡,利用科學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信息反饋、情況交流的機制。
4、健全境外企業的管理機制
認真總結近年來我市境外投資工作的經驗教訓,加快建立、完善有效的境外企業監督管理體系。完善項目法人責任制,切實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逐步實現資金國際化和管理現代化,努力提高境外投資項目的財務效益和綜合效益,增加非貿易外匯收入。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