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a在线视频,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性爱视频在线播放

北京市“十五”時期旅游業發展規劃

  旅游業是首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對外開放,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為適應首都城市功能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促進北京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制定北京市“十五”時期旅游業發展規劃。

  一、“九五”期間北京市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ㄒ唬熬盼濉逼陂g旅游業發展基本情況

  “九五”期間,北京國際旅游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八十年代相比,雖然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海外旅游者人次數和外匯收入仍保持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4%和4.7%。“九五”期間累計接待海外旅游者1203萬人次,外匯收入121億美元。

  “九五”期間,北京國內旅游業迅速崛起。1994年實行雙休日制以后,北京市國內旅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此間國內旅游者人次數和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5.95%和6.57%,超過同期國際旅游發展水平。

  2000年,北京市接待海外旅游者282萬人次,外匯收入27億美元,接待外地來京游客6743萬人次,接待本市游客3443萬人次,旅游收入分別達到459億和37億元人民幣(二者計496億元)。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全市社會總產出的10%以上,相當于全市GDP的19%左右。

  2000年底,全市共有旅游企事業單位1845家。其中涉外飯店、公寓458家(其中星級飯店409家),旅行社45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56家,國內旅行社300家),定點商店128家,定點餐館193家,旅游汽車公司150家,旅游區(點)311處,旅游攝像公司19家,定點演出場所11家,醫療咨詢單位13家,旅游院校及設有旅游專業的院校共63家,導游人員6000余人。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總數達到33萬人。由于旅游業的聯動效應,產生的間接就業機會按照1:3計算約達99萬個,相當于全市現有650萬個就業崗位的15%。

  通過“九五”的發展,北京旅游業已經形成了以國際旅游為中心,國內旅游為基礎,二者并重的發展格局。旅游業已經成為北京市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和“首都經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與建設全國旅游首善之區和旅游強市的目標相比,北京旅游業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管理、服務等方面,還有明顯的差距。

 ?。ǘⅰ熬盼濉逼陂g北京市旅游發展的主要經驗

  1、實行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主導規劃發展和樹立有效權威。建立旅游協調會議制度,由市長親自主持,相關部門參加,共同形成高層次的主導與協調。

  2、在大力發展國際旅游的同時,高度重視國內旅游,實行國際旅游和國內旅游并舉的方針,推動北京旅游業全面發展。

  3、突破以往旅游促銷的套路,在創新和實效上下工夫,把固定的場所變成流動的場所,把一成不變的形式變成生動活潑的形式,在重視物質宣傳品的同時更加重視人際間的情感交流。

  4、發展區域合作,擴大北京旅游的輻射范圍。發展北京和周邊地區的合作,發展北京和熱點熱線旅游地區的合作,使北京的市場范圍得以廣泛深入地延伸,吸引更多的人到北京來。

  5、發展大旅游,營造大市場,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支持旅游,參與旅游,發展旅游。

  6、政府其他部門積極配合,對旅游市場進行綜合治理。

  7、積極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發展旅游電子商務,建立旅游統計體系、旅游信息調查制度,及時把握旅游者需求動態,盡可能的使用高新科技,使政府的管理更加有效,旅游者對政府的認知更加迅速。

  二、“十五”時期北京旅游業的發展目標

  (一)、總目標

  到規劃期末(2020年),將北京建設成為具有東方特色的一流國際旅游城市和具有首都風貌的國內首位旅游中心城市。分目標為:

  1、鞏固和完善首都形象(中國首都、東方古都、現代新都),把北京建設成為全國旅游首善之區,成為國內外旅游者的首選之地,使旅游的發展充滿首創精神和新意。把北京建成代表中國現代化成就和中國旅游業形象的城市。

  2、不斷提高旅游業對首都經濟的貢獻率,使其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3、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重要社會功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公民生活質量與自身素質、促進社會文明與城市國際化;

  4、本著對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保護古都風貌、改善首都生態環境。

  5、全面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旅游產業全面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真正實現WTO對旅游業提出的各項要求,增強旅游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ǘ?、發展指標

  “十五”時期,海外游客將年均遞增4%-6%,到2005年北京將接待海外游客316-348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年均遞增4%-6%;到2005年將達到32-35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年均遞增5%-7%,到2005年將達到1.23-1.36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年均遞增5%-7%,到2005年將達到594-652億元。

  三、發展旅游業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旅游促銷,擴大旅游客源

  北京客源市場包括海外來京市場、國內來京市場和北京市民外出旅游三部分,其中北京市民外出旅游又分為市民在京旅游、出京旅游、出境旅游三種。

  1、海外市場促銷。

  近期促銷戰略是:確保亞洲市場,特別是狠抓日本、港澳臺市場,積極推進韓國和東南亞市場;發展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市場,啟動非洲(主要目標是南非)、南美洲和中東地區市場。

  在促銷方法、促銷手段和促銷內容上努力創新,重在實效。對于促銷費用的使用,采取集中財力、重點突破的方式。

  —-重點促銷日本,歐美、新馬泰、澳新等國市場,一年一個重點;

  ——完善網頁,全面介紹北京旅游“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內容;

  ——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為媒介進行廣告宣傳;

  ——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協助促銷;

  ——針對不同市場宣傳促銷不同產品,如對韓國和日本重點宣傳修學旅游產品,對歐美市場和新興市場以觀光產品為主;

  ——采取新技術手段加強宣傳促銷效果;

  ——采取新方式,如區域聯合促銷(北方八省區、京西滬穗港),增強促銷力度,與夏威夷、香港和臺灣等旅游機構配合,共同舉辦說明會和展示會;

  ——繼續參加國家旅游局的整體促銷;

  ——在國際航班上播發關于北京的電影及記錄片,散發宣傳材料;

  ——到國外重點目標市場舉辦展覽會。在招商引資會上將北京旅游形象作為投資環境介紹的一部分;

  ——結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加大旅游宣傳面和宣傳力度;

  ——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過程中,推廣北京市整體形象及旅游產品;

  ——繼續辦好重大節慶活動,每年都有新創意,對游客產生持續吸引力。

  2、國內市場促銷。

  開拓國內旅游市場的重點是:

  ——大力發展以吸引北京市民、外地住京人員、長住北京的外國人和周邊地區的國內游客為主的雙休日休閑度假產品及自然風光度假產品;

  ——積極開拓外地來京游客市場,發展以歷史文化古跡為主的觀光型產品;

  ——積極組織北京市民的出京游和出境游。

  ——繼續參加國家旅游局統一組織的“全國旅游交易會”和北方十省市聯合組辦的“中國北方旅游交易會”,在一些主要客源地舉行直接面向游客的推銷活動。推銷重點放在北京周邊地區、東北、山東及南方沿海地區,與山東、深圳等5家旅游局聯合推出京九沿線旅游促銷活動,同時到東北和南方沿海地區等北京重點國內客源市場進行促銷。

  ——北京的周邊地區為重點促銷區域,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客源共有”。主要包括天津、河北、內蒙、山東、遼寧、河南、山西等地。主要促銷以北京周邊自然人文資源為依托的雙休日休閑游。

  ——以報章雜志為主要促銷媒介,選擇各地的日報、晚報的旅游版、周末版,生活類雜志進行宣傳。聯合舉辦推介會、展覽會、說明會等。

  ——沿海及其它較發達地區與北京有很強的經濟聯系,居民對北京的傳統觀光產品較熟悉。包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和青島、大連、重慶、福州、廈門、成都、西安、昆明、合肥等城市。主要促銷新產品、新線路。

 ?。ǘ?、開發旅游資源

  1、旅游資源的功能分類和評價

 ?。?)、旅游資源的屬性分類統計

  北京市現有自然景系的資源點105處,其中地文景類57處、水文景類22處、氣候生物景類26處。現有人文景系資源點1605處,其中歷史遺產景類270處、現代人文1285處、抽象類50處。

  北京市自然及人文景系的資源點共計1710處。

  (2)、旅游資源總體特征及優勢評價。

  北京旅游資源的總體特征為:文化古跡為優勢資源,其優勢將長期保持;自然觀光資源主要滿足城市周末休閑的需要;娛樂資源布局基本合理,應注意檔次結構的協調;科技教育資源極具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旅游服務資源基本能滿足需求。

  北京級別高的旅游資源基本上都已得到開發。較抽象的資源如民俗、民間文藝等開發尚不夠深入。這些文化內涵豐富的抽象資源是很有優勢的旅游開發素材。

  2、旅游功能分區規劃

  (1)、空間布局及分期要點。

  依據資源賦存原則、客流市場原則、地理區位原則、與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協調一致的原則和旅游線路組織原則等五項基本原則,結合北京市十八個區縣制訂的旅游發展規劃,對全市旅游開發的重點區域、重點產品和客流模式進行統籌布局。

  從旅游產品空間布局上,構建北京市3大旅游圈,即“中心城區觀光商務娛樂旅游圈”、“近郊平原康體娛樂旅游圈”和“遠郊山地長城文化及自然觀光度假旅游圈”,形成3圈21區的基本格局。

  在旅游客流布局上,形成外來游客(海外旅游者和外地來京國內旅游者)向中心城區和西北部重要風景勝地積聚、中心城區在住人口(北京市民和暫住人口)向郊縣自然觀光度假景點擴散的流動模式。

 ?。?)、分期建設方案目標

  將規劃期2000—2020年劃分為2000—2005年的十五規劃階段,2006—2020年為規劃后期。

  十五規劃期間:完善中心城區政務、商務、娛樂服務功能,拓展人文古跡觀光旅游的廣度和深度,建設大規模、高標準國際會展中心。提高外來游客和本市在住人口的旅游、游憩滿意度;面向北京在住人口,加強北京市環城游憩帶建設,完善多種功能的短距離、短時間度假基地。

  規劃后期:完善北京市的整體旅游空間布局結構,進一步提高前期開發的觀光區、度假區的質量,開發遠郊區縣的生態觀光、度假旅游區資源,形成北京市完整的外圍旅游圈。

  3、主要旅游功能區開發行動方案

 ?。?)中心城區觀光商務娛樂旅游圈

  包括內城觀光政務商務旅游區、海淀皇家園林科教娛樂旅游區、朝陽城區康體娛樂會展旅游區、豐臺石景山游樂運動旅游區4個功能區。

  內城觀光政務商務旅游區:包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區。是皇宮、王府等古建筑集中區,是中央政府各部委機關集中地域和北京城市商務活動的中心。其功能定位為歷史古跡觀光、政務活動和商務活動的旅游服務中心。

  (2)近郊平原康體娛樂旅游圈

  近郊平原康體娛樂旅游圈分布在中心城區外圍,由北京東南部平原地區和西北部近郊低丘陵組成。包括順義縣、通州區、大興縣全部;朝陽區、豐臺區、海淀區外圍;房山區平原部分;門頭溝區九龍山以東部分;昌平小湯山地區。

 ?。?)遠郊山地長城文化及自然觀光度假旅游圈

  主要由北京市遠郊山區組成,包括平谷縣、密云縣、懷柔縣、延慶縣、昌平縣西北部、門頭溝區九龍山以西部分、房山區山地部分。這一范圍以山地景觀為主,保留較多自然生態和文化遺產,生態觀光資源豐富。山地及水庫臨水區域度假條件較好??傮w功能定位為長城文化及自然觀光,部分地區具人文觀光功能。是海內外游客游覽長城、十三陵及北京市民和駐京人員周末休閑觀光度假旅游主要區域。

  北京是我國旅游產品分布較為密集、數量豐富的地區之一。北京最大的資源特色是中華古都,北京的旅游產品開發戰略以古都特色為中心,形成京城皇家特色的旅游產品系列。

  4、旅游資源開發、產品策劃和項目規劃設計,必須在政府的政策控制下進行,要符合統一規劃、嚴格保護、合理開發、可持續發展等4項原則。

  市和區、縣的計劃、規劃管理部門對旅游開發項目,包括飯店、旅游區(點)、大型游樂場、主題公園等項目進行審批時,應當征求市或者區、縣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開發建設旅游項目必須符合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要求,符合《北京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和控制范圍規劃》、《區縣區域建設規劃》、《遠郊區縣鄉鎮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對項目本身要進行充分論證,避免盲目、重復建設。

  旅游項目的開發需符合《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要求,加強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的保護,防止過量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

  在河流、水庫、湖泊等水利工程管理及保護范圍內進行旅游項目開發、旅游設施建設和開展旅游活動時,應征得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旅游活動的開展應注意水利工程的防洪、供水、環境等特有功能的發揮。密云水庫、懷柔水庫及京密引水渠是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區,為非旅游區,周邊地區的旅游活動應符合北京市人大頒布的兩庫一渠管理條例的規定。北京的地熱資源有限,不宜大面積開發。溫泉的利用必須征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

  其他旅游項目的開發凡涉及文物保護、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重大問題時,應嚴格按國家有關法律規定辦。

 ?。ㄈ?、開發旅游產品

  北京旅游產品“十五”的開發方向為:完善人文遺產等觀光產品;

  加大現代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構建都市旅游產品系列;完善城市旅游綜合服務體系,增強其對中遠程市場的吸引力。同時,有針對性地開發周邊的周末度假產品及專項產品,營造區域性旅游消費熱點,為近距離市場及本市居民提供消閑娛樂的場所。產品開發主要集中于觀光旅游、會展旅游,輔之以科教、度假、文博、森林、體育、主題公園等專項旅游產品。完善以北京國際旅游文化節為代表的節慶活動產品的質量,提高影響力。

  1、觀光旅游規劃

  觀光旅游要向深度開發,完善結構,充實內容,提高質量,擴大市場輻射范圍。完善綜合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充實歷史文化內涵、豐富游客活動。

  主要措施是:

  —-提高現有精品線路的質量,提高游客滿意度。增辟新的精品線路,擴大旅游者的選擇范圍。將目前流行的精品線路化整為零,重新設計精品線路,以增加總體規模和游人在京停留時間。

  ——開辟專題線路,使產品類型多樣化。開發長城專題游、宗教專題游、末代皇帝游等專題線路,開發青少年修學旅游市場。進一步拓展開發胡同游。積極促成“水上游”與“胡同游”的水陸結合,使什剎海地區成為游客參觀胡同與四合院、體驗老北京民俗風情的主要去處。

  ——加強近郊區大型城市公園建設,強化為本地市民和外來旅游者觀光、休閑、娛樂的綜合服務功能。強調城市公園的景觀建設,以水面和綠地為主,重視植物造景。注重城市公園的開放性,適當拆除一些城市公園的外墻,形成開放式的公園綠地,豐富沿街景觀。進行大朝陽公園的開發建設,輔以一定的休閑娛樂項目開發,形成北京東面的大型城市公園。

  ——在保護的前提下擴大熱點旅游容量。通過科學論證、合理組織、積極營銷和景點管理,限制世界級(國家級)旅游目的地容量。包括:八達嶺長城、故宮、明十三陵、頤和園、北海公園、雍和宮、天壇公園。

  2、會展旅游規劃

  北京旅游產品開發的另一個重點是會展旅游。北京每年舉辦的國際會議、研討會、論壇等約占全國的80~85%,會議旅游者在北京游客中的數量和消費比例逐年上升。與北京市的地位相比,國際會議展覽旅游亟需大力推進。阻礙北京市會議旅游快速發展的原因:(1)硬件條件較差,缺少接待上萬人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致使不少會議機會流失;(2)操作機制不健全,缺乏政府組織、相關促進機構和政策支持;(3)經驗不足,缺少國際會議公關公司;(4)會議附加效益未能充分發揮,會議期間與會者用于非會議的開支較小。

  積極采取以下步驟加快北京市會議展覽旅游發展步伐:

  (1)、建立北京大型會展中心。

  將會展中心建設列為“十五”規劃期間的重點工程。按照國際高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國會展中心。

  (2)、會議組織和人才培養。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設立促進會展旅游的專門機構。機構負責協調、指導國際會議旅游市場的開發工作,具體辦事機構設在市旅游局。

  建立國際性的會議宣傳網,加強對外宣傳。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會議市場的宣傳開發。京港兩地聯合,發展會議旅游。

  著力培養具有招徠、組織、接待會展旅游能力的專門人才。使其在外語、旅游常識、接待技巧、實際經驗等方面具有相當水平,必要時聘請國外專業人員來華舉辦講座或參與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會議接待水平。

  進一步促進會議旅游與觀光旅游、文化娛樂活動的結合。精心安排會議旅游中的活動內容,巧妙組合觀光與娛樂活動,利用北京旅游客源豐富、知名度較高的優勢,擴大吸引力。

  3、其它專項旅游規劃

  北京具有開發多種旅游產品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規劃期內,北京市應側重開發以下專項旅游產品:度假旅游、修學科教旅游、文博旅游、森林旅游和生態旅游、體育與康體休閑旅游、主題公園。

  (1)、度假旅游。

  ——加強市級旅游度假區的建設。

  “十五”期間,市級旅游度假區所在區縣要按照度假區建設規劃認真組織實施。2005年至2010年提高度假區等級標準,爭取有兩個度假區達到國家級標準。

  ——突出重點,抓好其它度假區的建設。

  重點是:順義的潮白河旅游度假區、昌平的小湯山溫泉休療養度假區、懷柔與密云交界處的云蒙山森林旅游度假區、門頭溝的靈山風景旅游區、延慶的松山自然保護區五處。這五處旅游度假區要認真做好規劃并組織實施,“十五”期間進入市級旅游度假區行列。

  (2)、修學旅游和科教旅游。

  北京市修學旅游應以日本、港澳地區、韓國、美國、歐洲學生為主要目標市場。興建、改建一批適合修學旅游需求的青年旅館,以適應學生旅游者的市場要求。

  科教旅游是旅游活動中參與科技活動、體驗科技文明的新型產品。北京以中關村一帶為主的科教旅游具有優勢。重點開發科普、航天、科技培訓咨詢、科技購物、高等教育和科研機構參觀等產品。

  發展特色鮮明的觀光農業和工業旅游產品,優化旅游產品結構,使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在海淀、朝陽、大興、順義等地開發生態農業旅游。選擇若干環境優美、技術先進的工廠,開發產業旅游。

  在進行修學旅游和科教旅游線路設計時,要設計出體現中國最高水平科教力量、體現北京地方特色、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旅游線路。

 ?。?)、文博旅游。

  北京的資源基礎決定了北京具有發展文物、博物館旅游的優越條件。全市現有縣級以上文保單位900余項,其中202項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開放的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89項,其中5項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名錄”。北京的博物館數量和質量是全國之冠:登記注冊的博物館有110座,類型包括美術、天文、文博、名人、中藥、科學、體育、建筑、郵票、軍事、文學、航空、遣址、戰爭、農業、工業、西瓜、印刷等多種。一些博物館如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中國農業展覽館、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天文館等極負盛名,且在全國同類型博物館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吸引力最強。全市博物館年總接待游人數3500萬人次以上。因此,開展文物旅游及博物館觀光應是北京地區重點開發的專項旅游產品。

  (4)、森林旅游和生態旅游。

  森林旅游和生態旅游是未來世界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產品,具有廣闊的開發潛力和強勁的吸引力。北京市在開發和待開發的森林旅游點達656個。

  要按照國家旅游區(點)等級標準辦好國家與市級森林公園,包括: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蟒山國家森林公園、鷲峰國家森林公園、云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森鑫森林公園、小龍門森林公園、蓮花山森林公園、五座樓森林公園、松山森林旅游區、八達嶺森林旅游區和百花山森林旅游區。

  “十五”期間重點開發大楊山森林公園、蓮花山森林公園、丫髻山森林風旅游區、昌平中日觀光果園、周口店森林風旅游區、陽坊-白虎澗森林風旅游區、鳳凰嶺森林風旅游區、高崖口-菩薩鹿森林風旅游區等森林公園和森林風旅游區,逐步完善其旅游服務設施,整治好旅游環境質量。

  北京的生態旅游尚處于萌芽狀態,目前不宜采取普遍號召式的發展,應該制定生態旅游產品的專項規劃,并有計劃地建設生態旅游試驗區。

 ?。?)、體育旅游與康體休閑旅游。

  要積極開展、組織和爭取大型體育賽事在北京舉行,體育部門協同旅游部門作好外部攻關,大力發展針對外地和海外游客的體育觀光旅游。

  發展針對外地和海外游客健身旅游和中醫保健休閑度假游。

  充分開發體育運動的延伸項目,進行汽車、摩托車、騎馬、狩獵、攀巖、滑翔、滑雪、釣魚、龍舟、風箏以及各類體育表演邀請賽等。

  進一步完善奧體中心健身娛樂區,并推動全市健身娛樂業的發展。

  針對本市在住人口的體育健身、體育娛樂。積極推進和發展群眾性體育健身運動,組織各種民間體育比賽和活動。

 ?。?)、主題公園(人造景觀)。

  北京現有人造景觀近80處,其中觀光主題園35處,占總數的45%。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北京的旅游產品,完善了產品結構,具有推進市場的意義。

  北京的主題公園投資形式多樣,投資規模多在1億元以上,占地平均300畝左右,規模小,品位較低的占多數,生命周期普遍不長。今后人造景觀建設應增加旅游主管部門審批程序。鼓勵投資者進行認真切實的市場研究,搞好可行性分析。

  北京需要集中力量建設一個大型的、高品位的、高標準的主題公園。本著統一規劃、合理組織、集中力量、縝密論證的原則,在北京興建一處具有中國文化背景和高科技含量的大型高科技娛樂公園。

  高科技娛樂公園的活動內容應選擇面向未來的高科技為主的娛樂休閑活動。突出高科技成份,表現民族文化特色,增強游客參與性,作到主題突出,吸引力強,并作為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的客源市場不僅是北京市,應是整個華北地區及進京的海內外游客。

  主題公園應努力挖掘文化內涵,增加科技含量,主題園內的活動應提高娛樂性和參與性。

  (四)、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建設

  1、旅游住宿設施規劃

 ?。?)、涉外旅游飯店業發展的宏觀控制。

  “十五”時期,應嚴格限制三星級以上的中高檔賓館飯店的建設,逐步將北京的賓館飯店業內部結構調整到合理的狀態。為了大力推進北京會展旅游,對與會展中心相配套的高級賓館的建設,應考慮適當放寬限制。

 ?。?)、社會旅館接待業發展規劃。

  鼓勵社會旅館的發展。對社會旅館的行業管理要逐步走向正規化、標準化。提高社會旅館的服務質量,規范價格,特別是保持客房內外環境整潔、衛生。在條件成熟時,做到接待國內外散客的所有旅館與星級賓館銜接,社會旅館與涉外賓館的行業規范“一體化”。

  針對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旅館的開發模式也應做到多樣化,部分社會旅館應向家庭模式發展,通過對現有設施的改造,形成簡單、衛生、適合中低檔游客入住的具有濃厚家庭氛圍的住宿環境。

  適應私人汽車迅速發展、以及學生階層背包旅行的發展形勢,興建一批汽車旅館和青年旅館。

  2、旅游者的餐飲服務規劃

  餐飲服務規劃應注重餐飲布局,提高就餐的環境質量、餐飲質量和服務質量。

 ?。?)、旅游餐飲服務。

  在旅游者入住的賓館、游客集散的景點和游客經常前往的街區,需特別加強旅游餐飲的行業管理。必須制定嚴格的衛生標準,規范餐飲服務,逐步改善就餐環境。繼續做好旅游定點餐飲點的審批管理工作,對不符合定點標準的餐館及時撤消其定點資格。

 ?。?)、北京地方餐飲文化的旅游開發。

  北京餐飲文化開發的重點是充分發掘京菜的內涵和表現形式。

  在前門、王府井、西客站等處建設若干北京餐飲文化開發集中區段。

  要努力把有特色的京菜佳肴美食挖掘保存下來,并不斷改進創新,恢復一些古代珍宴。北京傳統飲食老字號餐館要形成老字號系列。大力發展北京地方小吃,如宮廷糕點、北京果脯、芙苓餅和滿足市民和游客需求的大碗茶、天橋樂茶館、夜市小吃等。

  郊區縣的旅游景點應加強地方食品的開發,包括特色菜、農家菜、野味菜肴、綠色食品和地方土特產品。

  全面吸收各地餐飲文化。發展各種檔次的餐飲設施,加強管理,規范服務。

  在引進西式餐飲服務方面,一方面大力發展快餐業,另一方面適當發展西餐業。

  3、旅游者出行服務規劃

  旅游者的出行涉及交通口岸、交通網絡、交通工具、旅行社、信息和安全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服務。

 ?。?)、交通口岸服務規劃。

  機場要加強旅游服務功能的建設,加強機場內部管理,杜絕人為因素導致的旅行障礙。充實空港娛樂、消閑設施和服務。完善機場內的旅游解說系統。

  建立并完善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旅游信息咨詢服務功能,在站內設置旅游咨詢服務點,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和宣傳材料。建立明確的交通導引系統,分類規范出租車、市內公共汽車和長途汽車的停車點,使游客在交通方式的選擇上有更大的自主性。按照國家標準,在車站廣場設置公共信息圖形符號。進一步構建車站周圍的商業圈,完善車站的服務功能。在游客出入的道口、建筑物連接部位,設計專門的行包、旅行箱搬運道。

  (2)、旅游交通服務。

  北京現有旅游用車數量基本能滿足需求,但6月至10月旅游高峰時,旅游客運出車率達100%—110%,仍顯運力不足,且高、中、低檔車型結構不盡合理,檔次偏低。針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應該:

  ——適當增加旅游車數量以滿足旅游高峰期用車,應不受總量控制;

  ——適當增加高檔車輛以適應國際游客的要求;

  ——車輛報廢標準應區別對待,在政策上對旅游車輛應適當放寬年限;

  ——全市缺少旅游客運樞紐,應選擇適當地點建一個或多個大型旅游客運樞紐站。

  ——《出租車管理條例》增加北京作為國際旅游城市相呼應的有關條款。從事旅游出租業務的企業應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減少游客投訴。

  要高度重視旅游客運是,規劃期內除應著力緩解現存矛盾和解決主要問題外,還應針對旅游業的特點做好以下工作:

  ——盡快完善無線調度系統以方便游客,減少空駛,提高運營效率。

  ——在北京城市建設項目審批時,要突出解決停車場問題。

  ——注意培養交通系統中的雙語人才,適應國際旅游發展的需要。

  ——出租行業逐步走向規范化,包括統一著裝、統一色調、使用敬語等。

 ?。?)、旅行社發展與質量管理。

  旅行社必須嚴格執行《旅行社管理條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旅行社及其導游人員服務質量的管理。

  旅行社的管理要徹底由部門管理轉向行業管理。加快旅行社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網絡化,促進旅行社之間的代理制、集團化的發展。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徹底打擊非法經營的旅行社。旅行社要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允許多種旅行社體制運行,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資旅行社等。外省市在京從事旅行社業務,應嚴格執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外省市旅行社駐京分社管理的暫行規定》。

  繼續開展旅行社、導游員的業務培訓、考核,堅持不懈地抓好旅行社從業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2010年,合格導游員上崗率達100%。

  2010年,為海內外旅游者意外保險率均達到100%;2010年簽訂合同率達100%。

  加強對旅行社組織市民出京、出境旅游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出京、出境旅游的服務質量。

  加大檢查力度,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繼續認真處理投訴,保護旅游者的合法權益。

  (4)、城市旅游信息系統與旅游信息服務。

  盡快建立向旅游者提供服務的旅游咨詢和服務中心,良好通暢地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務。在交通導引、接待區域、旅游吸引物、可攜帶信息等方面,做好咨詢服務工作。在首都國際機場、北京火車站、北京西客站和旅游者進出郊縣景點的巴士站(西直門、東大橋、前門、趙公口)建立、完善旅游導引系統。在外國人經常出入的站點增加相應的外語解說牌示。在旅游者前往飯店、景點、娛樂場所途中,主要包括東西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平安大道、中軸線、二環、三環、四環、機場高速、京昌高速等干線,完善為旅游者服務的解說服務。

  加強對旅游者入住和到訪的各類賓館、旅館、餐飲設施、旅游購物場所解說系統的規范和管理。

  增強各類風景名勝區、城市風貌區、歷史古跡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旅游度假區、康體休閑區、文化娛樂區等旅游地解說系統的服務功能。在旅游景點內建立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點牌示、忠告牌示、服務牌示各類解說體系。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旅游區或景點引進現代的聲光電解說系統,按時進行解說。

  采用租賃隨身聽的形式為游客提供中文或英文的解說??蓪⑦@種聲像解說制作成VCD銷售。

  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務標準》的小冊子。

  編制經常更新的旅游宣傳圖冊,反映最新的發展態勢。

  在首都機場、北京西客站、北京站及市區其他主要旅游者出入口處建立旅游咨詢和服務中心。規劃到2005年,初步形成旅游投訴咨詢問訊網絡;到2010年,完善北京市的旅游咨詢投訴問訊網絡系統。

 ?。?)、旅游者出行安全保障。

  建立與公共急救服務系統相連的旅游急救保護系統,以及相應的直升機求援機構。各項指標須符合公共急救服務標準。

  旅游景點和服務接待設施在規劃建設時必須設計完善的內部安全系統。

  旅游團隊應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

 ?。?)、旅游商品開發與旅游購物服務

  要設計和制作能反映北京自然風光、人文古跡、傳統文化和民間傳說的旅游紀念品。

  定期舉辦旅游紀念品設計競賽,推動旅游紀念品的設計與開發。鼓勵優秀設計成果申請專利。

  根據北京地區的特色,開發名勝古跡系列、文物商品及仿、復制品系列、民間手工藝品系列、傳統手工業品系列、郊區縣特色產品系列等旅游購物品。

  設計開發旅游商品要廣開思路,充分利用北京特有的歷史文化素材和豐厚的民俗民情素材,開發一些有新意、有市場的創新產品。

  針對傳統特色商品缺乏名牌戰略的現狀,要積極扶植有特色的名牌旅游商品,努力防止假冒偽劣商品擾亂市場。

  合理布局旅游購物網點。全市最大的一級商業區是王府井、前門和西單,周圍又有故宮、天安門等北京主體旅游景點。要加快這3個商業區的改建工作,把王府井——西單——前門一帶建成北京旅游的“購物天堂”,使其成為代表北京傳統商文化和現代商業精神的著名商業街。同時在市區建設一批市級和準市級商業中心,有選擇的建設一些特色旅游商品市場、反映民俗風情的民俗旅游購物街。

  發展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場,鼓勵這類專門性商業街區的發展。包括紅橋市場、潘家園舊貨市場、琉璃廠文物市場、秀水市場及中關村電子市場。

  建設大柵欄旅游購物步行街(區),建設中應努力使游客在購物中體味到老北京570年的商業文化和手工藝文化?!笆濉逼陂g要做好大柵欄旅游購物步行街(區)規劃,并啟動第一期工程,爭取在2010年以前完成。

  規范旅游區(點)內或周圍的商業場所,經營旅游商品的商業場所,要制定規劃,確定發展方向和規模。

  4、文化娛樂業發展規劃

  北京娛樂業在服務意識、服務質量、安全性等軟環境方面和國際上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應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建設一批大型文化設施。規劃期內建設國家大劇院、國家藝術宮。發揮北京市文化藝術團體集中的特色,組織開展各類高水平的文化演出,豐富市民及游客的晚間生活。在城市廣場、城市公園等合適的地方設置反映京派文化和后現代主義的雕塑作品,展示北京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蓬勃向上的活力。

  建設北京城市中心區、朝陽、海淀、豐石4個主要娛樂區域。在外國使館、外資企業相對集中的三里屯、日壇公園附近建設朝陽國際型高檔娛樂區。豐臺、石景山地區建設北京西南郊中檔文化娛樂中心。把海淀地區建設成高品位知識型娛樂文化區,引導和傳播娛樂文化時尚。

  加強娛樂業開發和管理。充分利用北京娛樂文化資源,實施整體開發戰略,提高娛樂產業的綜合效益。推出一批體現北京地方特色的文藝表演場所。對旅游者大量出入的文化娛樂場所,與文化主管部門聯合,實行定點管理。

  加強廟會節事管理。廟會是老北京的傳統活動,北京有龍潭湖廟會、地壇廟會、白云觀廟會等多處大型廟會。應在保持傳統廟會特色的基礎上,注意引進外國藝術團體演出,吸引春節來京游客與北京人一道逛廟會。

 ?。ㄎ澹?、加強管理,深化改革

  旅游發展規劃的實施必須得到政府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明確政府積極主導與市場自身調節的相互關系。政府對旅游開發要營造投資環境,加強整體促銷,編制發展規劃并監督其實施,對規范市場要制訂政策、引導競爭、提供服務

  1、加強管理

  北京市旅游局在北京旅游業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品結構、加強海外促銷、整頓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表現在旅游管理部門權威不夠,組織協調能力有限。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設施建設盲目上馬、各行其是難以控制。旅游行業管理的部分領域職責交叉,影響行業管理法規的實施。

  旅游業的管理應該遵循兩條原則:一是政府主導原則,一是市場調節原則。旅游管理應按照旅游業自身特點,擺正政府、企業和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以市場為主配置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市場,政府要加強對旅游業的領導,主要職能應側重于決策指導、宏觀調控、管理協調、規劃立法和宣傳促銷。

  北京市旅游局應繼續加大行業管理力度和宏觀調控力度。做為旅游主管部門參與審核批準旅游資源開發、人工景觀建設和旅游設施建設及有關決策。

  2、實施《北京市旅游管理條例》

  1999年6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旅游管理條例》是北京市旅游地方性法規,標志著北京市旅游業走上了依法治旅、依法興旅的軌道。

  廣泛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行業的法制觀念,加強旅游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實行旅游兩級執法體系,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市和區縣執法工作考核辦法,量化執法指標,細化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力度,懲處違法行為。

  3、推進旅游行業標準化

  實行行業管理標準化,設立各種管理標準化體系和行業服務標準體系,依據國家對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區(點)等旅游企業和旅游娛樂設施的管理和技術規范,開拓行業管理范圍,對飯店、旅行社和旅游區(點)等的軟硬件實施標準化管理。

  建立必要的市場準則和企業行為規范,繼續實行旅游涉外定點管理等市場準入制度,完善包括審批年檢年審、評比等內容的動態管理體系。

  對飯店、旅行社、旅游區(點)、定點旅游企業的具體管理目標是:

  ——飯店賓館:進一步推進飯店標準化服務,明確涉外資格和星級標準,與ISO9000系列國際標準接軌。

  ——旅行社:依據《旅行社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實施對旅行社的管理;年審年檢規范化,執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制度;按照ISO9000標準實施旅行社資質等級認證制度。

  ——旅游區(點):貫徹落實《北京市旅游區(點)管理辦法》及相關法規,規范旅游區(點)經營行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對全市旅游區(點)實施標準化管理,從資源類型、資源價值、接待設施、接待規模、服務質量、管理狀況、交通、安全、衛生等方面對旅游區(點)分類評定等級,設立等級標準,頒發證書,授予專門標志;進行年審和檢查。

  ——定點旅游企業:對定點餐館、商店、車船公司、攝像公司、醫療咨詢機構實行定點管理。完善定點旅游企業年審制度。定點標準和管理辦法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商業、衛生、文化和城市管理部門制定。

  ——非涉外定點旅游企業:包括社會旅館、招待所,非定點餐館、商店、車船公司等接待旅游者的經營單位,旅游管理部門協同工商、衛生、技術監督、物價等部門對其服務做出反映旅游業特殊需求和保護旅游者合法權益的各種相應規定和規范,接受旅游者投訴和專門部門的監督檢查。

  4、加大資金投入

  產業定位需要相應的財政政策支持。產業發展依賴相應的資金投入。

  由市政府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根據旅游發展的需要逐步增加,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專項使用,市財政部門審核監督。各區、縣政府根據本地區旅游發展的需要,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

  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國內外旅游促銷、旅游發展規劃制定、旅游發展戰略研究、從業人員培訓等費用的支出。

  多渠道籌集旅游發展資金,其中包括:(1)由市政府財政撥款建立旅游發展基金,主要用于全市的旅游促銷、旅游規劃編制、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2)城市綜合治理費用,主要用于大環境的建設和治理;(3)企業集資或獨資投入,主要用于旅游區(點)或設施的建設。(4)征收行業稅費,發行行業債券和銀行貸款,籌集資金的重大決策視旅游業的發展由市政府決定。

  5、深化改革

  旅游發展依賴旅游企業的運營機制,必須高度重視旅游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壓力下,特別是面臨加入世貿組織,旅游企業必須適應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走集約化、效益型的道路。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推進旅游企業的網絡化發展。尤其在旅行社行業,鼓勵通過調整、購并和企業間資產重組,推進旅行社行業的網絡化經營,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組建旅游企業集團。爭取用五年到十年時間建立若干大型旅游企業集團。按照“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組建,把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企業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資本為紐帶,理順產權關系,通過資本運作,包括參股、控股、并購、產權置換、內部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打破所有制、行業、地域的界限,不斷增強企業集團的經濟實力、資產控制力和市場競爭力,爭取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實施名牌戰略。從策劃、制作、包裝、推廣到銷售、服務、反饋、改進,以及注冊、認證等環節,促使旅游企業以質量為重、信譽為重,追求產品的差異化。

  推進旅游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更多的旅游企業改制上市,積極為上市企業創造投資機會,幫助上市企業減輕社會負擔。已經上市的企業則要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盡快健全法人治理機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實行科學管理。規范運營操作。

 ?。?)、擴大旅游行業對外開放

  進一步加強旅游業招商引資工作。在涉及旅游發展的基礎設施、旅游娛樂設施、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旅游區(點)開發等項目建設中,制定并不斷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做好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資進入的準備工作,提高競爭與合作的能力。

  組建合資旅行社。通過與國外有關機構的聯合拓寬旅行社業務經營范圍,加強與國外的聯系,盡快實現與國際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的有效接軌。特別是加快合資旅行社建設步伐。

  擴大中外合資合作范圍。為了提高旅游區(點)的服務水平,使旅游區(點)管理盡快達到國際水平,允許外國人參與旅游區(點)的建設和管理。

  (3)、協調旅游業與相關產業關系

  交通、金融(匯兌、信用卡、旅行保險)、文化娛樂(表演、文博)、體育(戶外運動、觀賽)、會展、園林(古典園林、城市公園)、建設(風景名勝區)、農林(觀光農業、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宗教(寺觀廟會)等部門與旅游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要協調好旅游業與這些產業的關系,逐步建立、完善旅游統計制度,規范統計指標,準確反映旅游業對地區經濟的貢獻率,預測、管理、協調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和內部結構,反映全社會旅游產業的經濟關系,解決好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結構平衡問題。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