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a在线视频,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性爱视频在线播放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服務業發展規劃

  序  言

  “十一五”時期,是首都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加快服務業發展,對于帶動全市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強首都綜合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本規劃是北京市“十一五”時期的一項重要專項規劃,是對《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有關內容的延伸和細化,是指導北京市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依據。

  規劃期限:2006年至2010年

  本規劃編制的主要依據是: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3.國務院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的批復;

  4.《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

  5.《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6.《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注:本規劃中的服務業是指第三產業。

 

 

  

  第一部分  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十五”時期,全市緊緊圍繞“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堅持“三二一”產業發展方針,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服務業結構和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進入穩定增長的內涵式發展階段。目前,服務業已成為支撐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保障充分就業、提升生活品質的主導行業,在首都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服務業快速發展,對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發揮了主體支撐作用。“十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3%左右,2005年達到4761.8億元,占同期地區生產總值的69.1%,居全國首位,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支撐作用顯著。

  (二)服務業結構升級趨勢明顯,完善了首都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

  “十五”期間,在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行業繼續發展的基礎上,以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為代表的生產性和外向型服務行業不斷發展、壯大,2005年,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為17.6%,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為12.2%,促進了首都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豐富和完善,成為北京服務業發展的主導產業。

  (三)重點功能區建設取得成效,初顯服務業集聚化態勢。

  依托城市中心區的區位、人才等優勢,中關村科技園區、商務中心區(CBD)、金融街、王府井西單核心商業區等重點功能區發展水平提升、效益顯現,初步形成具有鮮明首都特色的科技、商務、金融、文化、商貿等產業集群。服務業與制造業、農業融合發展態勢良好,物流配送、會展等生產性服務為主導的集聚區蓄勢待發,逐步成為首都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四)服務業成為吸引專業人才、吸納勞動者就業的主要渠道。

  隨著服務業規模的擴大、領域的拓寬和業態的創新,“十五”期間,服務業從業人員持續增加,由2000年的338.2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584.7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由54.6%提高到66.6%,提高了12個百分點,服務業新增就業人員占全市新增就業人員總量的95.3%,成為城鄉居民新增就業的主要渠道。隨著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吸引了眾多高端管理與技術人才,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首都的人才優勢。

  (五)服務業成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途徑。

  2005年,全市城市、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1.8%和32.8%,分別比2000年下降了4.5和3.9個百分點,城市人均交通、通訊、教育、文化、衛生保健等方面的服務性消費,占居民人均消費的比重達到30.9%,比2000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2004年,全市大專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達38.7%,比全國高14.4個百分點。

  二、發展環境

  (一)國際產業轉移加快和服務領域合作的深化

  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過渡期的結束,服務業利用外資的領域將進一步拓寬,限制進入的條件將逐步減少,為本市服務業大規模吸引外資、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國家實施自主創新戰略

  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一批國家工程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的陸續建設,以及市委、市政府在北京科技大會上公布的《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將擴大研發等創新服務需求,進一步增強北京研發、設計等科技服務的能力。

  (三)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

  我國工業化的加速發展,推進了城市化、信息化的進程,生產性、知識型服務業需求將得到有效擴大,有利于北京發揮全國服務業領先的優勢,搶占在全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中的先機,進一步強化本市服務業在全國的先導作用。國家和北京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國家即將出臺的《關于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都將對北京服務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四)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將促進都市圈內生產要素的大范圍流動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擴大市場容量和服務區域,北京的優勢服務企業將贏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并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的輻射能力。

  (五)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和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

  隨著城鄉居民食品、衣著及家庭設備等基本支出比重的下降,消費結構穩步提升,多層次和高效率的服務需求不斷成長,為新興服務行業和新型服務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不僅明確了服務業發展的空間布局,而且有利于服務業的轉移和集聚。

  (六)舉辦2008年奧運會

  奧運會的舉辦,有利于加快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標準體系,拓展服務消費市場,培育新的服務業增長點。并將有效促進北京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有力推動北京服務業與國際市場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互動。

  三、面臨挑戰

   “十五”期間,盡管服務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首都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競爭力和輻射力不強。競爭性服務行業集中度較低,壟斷性服務行業發展活力不旺,知識型服務業的開發利用不足,體現現代化國際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輻射功能的行業發展緩慢,面向國際和全國的服務能力不強。整體上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和企業偏少。

  (二)市場化程度不高。部分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門檻較高,民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壟斷現象較為嚴重,經營機制和管理方式有待創新,競爭動力和發展活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產業布局不能適應城市發展方向。現有服務資源的空間布局與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尚有較大差距,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過多集中于中心城區,郊區縣服務資源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明顯不足,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突出,制約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進程。

  (四)發展環境不夠寬松。現行服務行業的管理條塊分割嚴重,完整統一的服務業市場體系尚未建立。行業自律組織、行業協會在發展過程中仍受行政主管機關控制和管制,難以獨立、客觀和公證,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難以滿足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需求。

  整體上看,服務業發展基礎良好,不僅在首都經濟的總量、稅收、就業、利用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上占據了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時期,發展服務業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是加快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要緊緊抓住難得的機遇,并將挑戰轉化為發展的動力,不斷強化首都服務型經濟特征,努力促進首都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