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電力設施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在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間,首都經濟社會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一部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行業規劃,指導電力工業的發展。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電力發展規劃》是北京市“十一五”規劃的一個專項規劃,本項規劃以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為基本依據,貫徹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思路,吸取國內外電力行業近年重大事故教訓,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電力發展目標,確定重點建設任務,對未來五年北京電力工業的發展做出指導與部署。
本次電力規劃水平年為2010年,并適當展望2020年,規劃編制范圍主要為北京市范圍內的電源、電網以及相關受電通道。
一、“十五”電力發展回顧與總結
(一)供需特點及負荷現狀
受地區資源限制及環保要求,北京市范圍內不宜大量建設電廠,北京電網三分之二的電力由區域外供給,外送電比例較高,是典型的受端電網。外送電通道和聯絡線的建設對北京的電力供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北京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五”期間北京的電力需求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01~2005年期間,北京地區的全社會用電量由399.94億千瓦時增長到570.54億千瓦時,年平均增長率為9.3%;整點最大負荷由6994兆瓦增長到10538兆瓦,年平均增長率為10.7%。
由于空調負荷比重連年上升(已占到高峰負荷的40%以上),本市高峰負荷呈大幅增長的態勢,電網峰谷差率已接近50%,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壓力較大。可以預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需求側管理措施,隨著電力需求的不斷增加,電網峰谷差仍將繼續擴大,電力平衡工作難度逐年加大。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十五”期間北京市的用電結構發生了一定變化:第一產業用電量比重持續緩慢下降,用電量比重由2001年的3.3%下降到2005年的2%;第二產業用電量比重有小幅度下降,用電量比重由2001年的51.65%下降到2005年的49%;第三產業用電增長勢頭良好,用電量比重由2001年的28.26%上升到2005年的33.4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快速增長,用電量比重由2001年的5.90%上升到2005年的15.59%。
(二)“十五”期間主要工作成就
隨著“9950”工程及“西電東送”工程的實施,北京電網的供應能力有了較大提高,較好地滿足了北京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電力的需求,主要表現在:
1、電網發電裝機容量有所增加
到2005年底北京市發電裝機容量4556兆瓦,其中煤電裝機2897兆瓦、抽水蓄能裝機800兆瓦、水電裝機180兆瓦、燃油裝機655兆瓦、余熱發電裝機24兆瓦,較“九五”末新增發電裝機容量500兆瓦,可供電力達到3400兆瓦左右。
2、電網供應能力和可靠性持續增強
“十五”期間,北京電網的設備規模、網架結構有了較大改善,電網供應能力進一步加強。
500千伏電網受電通道與聯絡線路由7回增加到12回,增加變電容量3500兆伏安,增加線路長度193公里,線路總長度達到896公里。截至2005年底,北京500千伏電網形成了包括房山~安定~順義~昌平四個500千伏變電站在內的環網,南部主要通過500千伏大房雙回線接受來自山西的東送電力、500千伏渾源安定雙回線接受來自托克托的電力;北部通過500千伏沙昌雙回線、萬順雙回線接受來自蒙西和張家口地區的東送電力。
220千伏電網所屬變電站由29座增長到40座,增加變電容量4858兆伏安,線路607.7公里,線路總長度達到2207.6公里。形成了由9座樞紐變電站組成的雙環網,并深入到城市中心地區,大大提高了市區供電容量及供電可靠性。
110千伏電網所屬變電站由155座增長到214座,增加變電容量7079兆伏安,線路491公里,線路總長度達到2675.8公里。110千伏電網作為高壓配電主干網絡,多數變電站由雙方向電源供電,提高了供電可靠性。2005年,城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89%,農村供電可靠率達到99.67%,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57%。
2005年現狀電網接線圖如附圖1所示。
3、應對電力突發事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十五”期間,本市在進行電網建設改造和加強生產運行管理的同時,全面排查了北京電網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線下隱患和“三線搭掛”隱患整治工作,改善了電網運行的外部環境。同時,研究制定了電力應急處置預案并組織應急演習,進一步增強了北京電網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4、基本完成城鎮居民一戶一表的改造
“十五”期間,本市完成了城鎮居民住宅配電設施改造并同步實施了186萬戶的一戶一表改造工程,解決了居民合表用電問題,滿足了居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
專欄1:一戶一表 為解決“9511”工程后居民“有電用不上”的矛盾和日益突出的頻繁跳閘和配電設施長期超負荷運行,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保障居民住宅用電安全,北京市頒發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實施城鎮居民住宅配電設施改造工程的通知》(京政辦發[1998]37號),開始實施居民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即居民用電客戶每一戶對應一具電能計量表,直接與供電部門進行電費結算),房屋產權單位承擔房屋內線改造投資,供電部門承擔計量裝置和接戶線改造投資,市政府對部分工程投資和困難居民進行補貼。 |
5、城鄉電網協調發展,實現“兩改一同價”
“十五”期間,北京郊區電網投資比例進一步加大,共投資45.8億元分三期實施了農網改造。新增35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1947兆伏安、線路630公里;新增10千伏配電容量3228兆伏安,線路3103公里;完成3987個行政村的低壓電網改造,對140萬戶農村居民實施了一戶一表改造。農網改造工程的實施初步改善了郊區電力設施建設滯后的狀況,提高了農網供電可靠性,改善了供電質量,促進了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2001年,本市實施了農電體制改革,10個遠郊區(縣)供電公司的全部資產無償劃轉華北電力集團公司(現華北電網有限公司),266個鄉(鎮)電管站全部改為鄉(鎮)供電所并納入北京電力公司統一運行維護管理。農網改造與農村電力體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實現了“兩改一同價”。
(三)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北京電網供電能力雖有明顯增加,但與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相比,其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仍相對滯后,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電網結構薄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500千伏變電站布點少,變電容量不足,變壓器負載率較高;城區電網薄弱,變電站分布不均衡,布局與城市規劃不協調,局部地區線路輸電能力不足;城區電網設備老化現象較為嚴重;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投資主體不明確,建設滯后。另外,外送電比重較高的受端電網特性,使區內電力供應過度依賴于外部資源狀況,供應的主動性、安全性受到一定的挑戰。
電能綜合利用率不高,存在浪費現象。目前,本市電能使用效率偏低,2005年萬元GDP電耗為837千瓦時,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也高于國內部分城市。另外,存在不合理用電及浪費現象。
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執法力度不足。電網外部運行環境復雜,線下隱患、樹線矛盾、電力設施被盜、外力施工破壞等都對電網安全運行造成直接威脅。而目前由于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電力行政執法力度不足,這一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電力應急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社會電力應急機制尚不健全,重要用戶應急電源配備不足。需要認真研究、建立有效的首都電力應急機制,以使在發生重、特大電力安全事故時,市政府能夠高效地組織、協調好中央和地方資源,統一指揮、聯合行動,共同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銷售電價類別復雜,結構不合理。北京地區銷售電價雖然經過幾次調整,仍存在著類別繁雜、交叉補貼、兩部制電價執行范圍窄、峰谷分時電價的實施范圍和價差有待進一步擴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