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a在线视频,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性爱视频在线播放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規劃

 

  序 言 

  “十一五”時期,是北京市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期。《北京市“十一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規劃》是我市編制的第一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規劃。本規劃提出了“十一五”期間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體現了市委、市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取向,是各級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依據。本規劃對于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提高中小企業整體素質,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將起到重要作用。

  本規劃所稱中小企業,是指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依法設立的有利于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具體劃分標準按《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和《國統字[2003]17號》執行。

  本規劃的編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

  本規劃期限為2006年—2010年。

  一、規劃背景

  (一)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十五”時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頒布實施,中小企業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在經濟環境穩定向好的大環境下,北京市的中小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提高經濟總量、促進社會就業、增加財稅收入、推動技術創新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中小企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類中小企業20.2萬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萬億元,占全市企業的64.6%。

  2.中小企業已成為實現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2004年底,全市中小企業從業人員484.7萬人,占全市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81.3%。其中7個區縣中小企業從業人員超過90%。

  3.中小企業已成為全市稅收的重要來源。我市中小企業稅收貢獻達到了較高水平,2004年中小企業應稅收入753.3億元,占全市企業的55.9%。

  4.中小企業已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2004年底,遠郊區縣中小企業從業人員145.7萬人,占遠郊區縣企業從業人員的88.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27.3億元,占73.6%;應稅收入156.9億元,占66.4%。

  5.中小企業已成為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2004年底,我市中小企業科技人員占全部企業的88.6%,科技經費支出占全部企業的86.3%,科技項目數占全部企業的93.3%,專利授權數占全部企業的90.2%,經認定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占全部高新技術企業的91.6%。

  (二)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與機遇。

  1.經濟持續增長。目前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超過5000美元,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能力都邁上了新臺階;“十一五”期間,我市經濟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將進一步擴大,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全市宏觀經濟的良性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國家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為北京中小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尋求市場機遇,拓展產業領域,加快產業化進程,開辟了新天地;中小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是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主要承擔者和受益者,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國際產業、資本轉移出現新趨勢。國際產業分工和資本擴散呈現出知識密集型、技術研發型、服務外包型等產業環節向國內轉移的趨勢,特別是隨著WTO過渡期的結束,外資在我國服務業等產業的投資迅速增加,這些都為中小企業擴大對外合作提供良機,使擁有人才與研發優勢的北京和擁有靈活機制的中小企業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處于有利的位置。

  4.政策法律環境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實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北京市促進私營個體經濟發展條例》、《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各項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法律環境。

  5.首都區位優勢突出。北京是全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擁有全國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商貿服務設施,人才聚集,信息集中,智力與信息資源豐富,是功能強大的生產要素集散地,具有強有力的經濟帶動和輻射功能,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地域條件。

  6.新城市規劃和高端產業戰略的實施。北京市新的“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整體規劃,對中小企業“十一五”時期的發展空間選擇給予了明確的引導;“高端、高效、高輻射”的三高戰略,對中小企業的產業發展方向給予了明確定位;隨著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必將給北京中小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7.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不僅會帶動“十一五”期間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會帶動旅游、物流、交通、服務等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將在各相關產業分享奧運商機。

  (三)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1.核心競爭力不強。大多數中小企業資金、人才短缺,技術、管理水平不高,優質企業和品牌產品較少,整體素質偏低,制約了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融資難”問題突出。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尚不夠健全,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受到信用服務體系不健全、擔保規模偏小和擔保方式單一等因素制約,間接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瓶頸問題。

  3.服務體系不完善。現有中小企業專職服務機構數量少,覆蓋面窄,功能單一;全市各類商會、協會、聯合會尚需進一步強化行業服務職能;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尚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服務需求。

  4.信息渠道不暢。中小企業缺少完善的信息交流、溝通、互動的平臺,獲得政策信息和市場信息不夠及時,反映存在問題的渠道不暢,制約了中小企業發展。

  5.信用服務體系不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庫尚需整合和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未建立,信用產品的市場化應用尚未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信用環境尚待改善。

  6.資源環境制約。北京市能源、土地、水等自然資源相對短缺,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較高,將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長期的制約作用。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