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婦女工作重要論述,穩步推進《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婦女發展規劃》各項任務,與首都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融合,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切實有效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統籌優化婦女發展環境,不斷推進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一、婦女與健康領域
(一)孕產婦健康管理水平持續提升,不斷加強婦女生育全程保障
實施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全力促進孕產婦安康,筑牢母嬰安全底線。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為2.97/10萬,較2020年下降31.6%;孕產婦系統服務率繼續保持在99%以上;線上孕婦學校累計聽課點擊量75萬人次,孕婦學校聽課率達到97%。針對孕早、中、晚期及產后四個時段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心理篩查率提升至95%以上;全面開展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實現服務提供全類別、人群全覆蓋,提前達到2025年規劃中的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目標。
(二)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不斷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提檔升級
加強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與規范化管理,對重點區予以跟進指導。9家區級婦幼保健院提升級為三級婦幼保健院。對17家婦幼保健院開展全覆蓋評審。開展婦幼保健院高質量服務“七五”行動評估。在300余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婦幼保健規范化門診建設全覆蓋基礎上,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女保健和兒童保健規范化門診建設提檔升級和動態評估,AA級及以上規范化門診覆蓋面超過47%。
(三)深化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工作,篩查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進一步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資源整合、全社會參與的兩癌防治模式,不斷擴大兩癌篩查覆蓋面,組織開展承擔用人單位女職工兩癌篩查機構全員培訓,將健康體檢機構女職工兩癌篩查統籌納入婦女保健服務網絡,推進同質化管理。2022年全市宮頸癌、乳腺癌早診率分別為98.5%和83.3%,治療率接近100%。
二、婦女與教育領域
(一)堅持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以教育公平為導向,通過取消特殊類型招生、跨學段促進就近入學、實行多校劃片、落實“公民同招”等多種措施,持續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優質均衡發展。性別平等原則在教育領域得到充分體現,各教育階段性別差異基本消除。2022年,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性別差為-0.03,初中學齡兒童凈入學率性別差為0。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2.6年,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23.3%,北京市高等學校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為46.92%。
(二)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優化技術技能人才供給結構,改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環境。在養老服務、學前教育、母嬰照護、護理等女性學生占比較高的人才緊缺專業擴大職業院校招生計劃,推動全市16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培養適應新發展需要的女性技術技能人才。北京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按照規劃目標實現逐步提高,2022年該比例較2020年增長0.32%;高等職業本專科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按照規劃目標實現趨于平衡,近三年均保持在47%以上。
三、婦女與經濟領域
(一)優化就業結構,女性就業比例穩中有升
廣大婦女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女性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比例逐年提高,2022年較2020年提高2個百分點;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中女性比例與公有經濟企事業單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女性所占比例分別上升至42.5%和56.3%。“十四五”以來,全市已有86.2萬人次女性勞動者參加免費技能培訓,占全部培訓人數的40.7%。
(二)促進婦女創新創業,深化鄉村振興巾幗行動
深化婦女就業創業,舉辦女性專場招聘會47場次,提供崗位1.4萬個。舉辦女大學生專場網絡雙選會,為女大學生提供崗位4664個。支持巧娘工作室培訓項目53個,培訓婦女1.2萬人次。舉辦家政服務培訓267期,培訓家政員2萬余人次。深化鄉村振興巾幗行動,認真組織實施北京農村婦女創新創業項目,持續強化“婦”字號基地建設,引導并支持農村婦女積極參與現代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共投入資金5000萬元,實施項目304個,扶持304家“婦”字號基地建設。
(三)勞動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女職工職業病和職業傷害發生率明顯降低
2022年,96.5%的企業執行了《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較2020年提高2個百分點;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簽訂率超過90%。為激發女職工參加健康企業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北京市健康企業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北京市健康企業建設評估技術指南》,在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專項治理,有效保護女職工的職業健康權益。女職工職業病發生率逐年下降,2022年較2020年下降50%。
四、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領域
(一)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意識不斷增強
積極推動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不斷增強推動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責任意識。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渠道不斷拓寬,參與水平進一步提高,市黨代會代表中女性比例高于2025年規劃配備目標。圍繞《規劃》目標任務,加大選拔配備力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女黨員推薦作為市黨代會代表,出席黨的二十大北京代表團中的女性比例超過40%。
著力加強市區兩級黨政部門女干部培養選拔,鞏固女干部配備工作成效。截至2022年底,從市區兩級部門來看,市委、市政府及區委、區政府工作部門領導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備率均高于2025年規劃配備目標;市委、市政府及區委、區政府工作部門領導班子中均滿足正職女干部要有一定數量的要求。
(二)基層民主管理中女干部人數進一步增加
2021年,在地區、鄉鎮班子換屆中,全面統籌全市女干部資源,嚴格落實女干部配備要求,將工作實績突出、綜合素質好、群眾認可度高的女干部選拔進基層領導班子。2022年,全市鄉鎮、街道黨政班子中女性正職領導干部總數合計比2020年增加7人。社區居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為73.6%,社區居委會主任女性比例為67%;村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為36.1%,村委會主任女性比例為10.9%。
(三)女干部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穩步提升
強化能力培養,舉辦女性領導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對全市部分局級女干部和優秀正處職女干部開展培訓,幫助其拓寬視野、提升素質。積極選派女干部參加中組部調訓、市委黨校主體班培訓,近兩年全市主體班次學員中女干部比例超過20%。近兩年積極選派女干部赴新疆、西藏等地區參加對口支援幫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持續選派女干部參加跨條塊跨領域交流、與中央單位互派掛職,取得良好成效。
五、婦女與社會保障領域
(一)城鎮女職工各項保險實現應保盡保,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2022年,女性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比2020年增加40.4萬人和23.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女性人數分別比2020年增加30.3萬人、21.3萬人和6.2萬人;女性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比例均超過50%。
(二)加強對殘疾婦女的關愛服務,救助幫扶力度進一步加大
落實城鄉統一的包括殘疾婦女在內的殘疾人就業促進、就業保護政策,對用人單位錄用殘疾人就業給予精準獎補扶持。2022年全市用人單位共招用9900名殘疾婦女并享受用人單位招用殘疾人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有7400余名殘疾婦女享受殘疾人自主創業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持續加大困境婦女的社會救助幫扶力度,“十四五”時期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1170元調整到1320元,漲幅達到12.8%,2022年有5.6萬余名殘疾婦女享受生活補貼。
(三)養老設施日趨完善,滿足老年婦女多元服務需求
堅持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協同發展,持續構建“三邊四級”就近精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2022年,千人常住人口養老床位數增加至6.2張,護理型床位占66%,2.58萬名老年女性享有機構養老服務。全市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29個,比2020年增加232個。
六、婦女與家庭建設領域
婚姻家庭矛盾調解體系不斷完善。2022年,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組織數量分別比2020年增加63個和110個,且所有婚姻登記機構均開展婚姻家庭服務指導。市級八部門聯合于2022年印發《北京市關于全面推行婚俗改革的實施意見》,積極推行文明節儉的婚禮習俗,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婚姻家庭氛圍。
七、婦女與環境領域
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應建盡建,城鎮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例與實際需求相適應。全市用人單位母嬰室的建設數量逐年增加,2022年比2020年增加1217個。在公廁新建、改建中適當增加女廁的建筑面積和蹲(坐)位數,城鎮市政公廁中女廁位比例達57.13%,比2020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建設第三衛生間1699座,其中一類公廁和5A旅游景區實現了全覆蓋,4A旅游景區覆蓋率87.3%。
婦女統戰聯誼和婦女對外交流交往蓬勃發展。加強京港澳臺僑婦女組織常態化溝通交流,深化京臺婦女交流,厚植“兩岸一家親”情懷。在國際舞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組織“中尼首都婦女云對話”活動,聯合主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7屆會議“保護婦女權利,推動高質量發展”邊會等國際會議,先后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8、49、50、51次會議發言,參加上合組織婦女論壇、中俄婦女研討會,圍繞婦女發展、家庭友好等議題進行交流,共話參與全球發展的新擔當新作為。
八、婦女與法律領域
以零容忍態度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婦女賣淫、強奸、強制猥褻等刑事犯罪,持續強化失蹤婦女兒童查找、反拐宣傳、DNA采集等工作。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成效明顯,將貧困婦女、老齡婦女、殘疾婦女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點,對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的婦女依法實施法律援助,依法簽發針對婦女的人身安全保護令,2020—2022年,全市各級各類法律援助機構共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28322人次;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共為婦女提供法律咨詢117.43萬人次,婦女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