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發改振興〔2022〕766號)和《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年度評估暫行辦法》(發改振興〔2023〕288號)文件精神,按照《北京市與長治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2-2026年)》(京政發〔2023〕13號)確定的重點任務,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法治保障、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原則,經北京市與長治市共同研究,制定2023年對口合作工作要點如下。
一、增強對口合作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老區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理論學習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強大力量。推動黨建工作與對口合作各項任務深度融合,共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基地。(責任單位: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長治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
2.開展掛職干部、人才互派工作。從京長兩地市直部門、重點區縣、開發區和企事業單位擇優選派干部、人才交流掛職。支持長治市局處級干部參加北京市黨政領導干部專業化能力培訓班。(責任單位:北京市委組織部;長治市委組織部)
3.健全"一對一"對口合作機制。完善北京市東城區等十二個區與長治市屯留區等十二個縣區"一對一"對口合作的組織領導、協調推進機制,明確機構、人員,將對口合作任務落到實處。京長兩地各市直部門統籌推進各領域對口合作工作,結合實際安排對口合作專項工作經費,分別納入年度預算管理。(責任單位: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長治市對口合作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
二、傳承弘揚紅色基因,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
4.拓寬紅色文化傳播路徑。支持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日報等媒體平臺宣講長治紅色故事、宣揚太行革命老區精神。共同策劃紅色文化資源推介會、專題展覽、專題論壇等活動。支持開展太行革命老區精神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調研與文化作品創作。(責任單位: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聯、各結對區;長治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縣區)
5.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交流合作。鼓勵北京文物保護專家赴長治市考察交流,共建紅色文物保護合作機制,支持文物保護專業人員培訓交流,推動政策經驗互鑒。協助開展長治紅色文化資源梳理工作,為長治革命文物基礎數據庫建設提供指導。(責任單位:北京市文物局;長治市文化和旅游局)
6.開展文化旅游服務產業投資合作。鼓勵北京市各類文旅企業機構、社會資本等參與長治市文化旅游市場開發,設計推出一批品牌共建、資源共享、市場共推、游客互送的紅色主題旅游線路,在京開展赴長文化旅游專項推介。(責任單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結對區;長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縣區)
7.共建紅色教育基地。支持北京各大院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與山西太行干部學院、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平順西溝展覽館、黃崖洞革命紀念地等單位建立合作機制,探索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責任單位: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結對區;長治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相關縣區)
三、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
8.強化鄉村振興互學互鑒。組織鄉村振興經驗與先進政策系列專題培訓班,選派兩地優秀鄉村工作者參加培訓學習,促進先進理念、成功經驗信息溝通、互動交流與學習借鑒。(責任單位: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各結對區;長治市鄉村振興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
9.暢通長治優質農產品進京渠道。兩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溝通,支持長治市舉辦優質農產品推介等活動。將助力長治優質農產品銷售納入北京市消費幫扶合作體系,拓展長治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支持北京大型商超、批發市場等與長治開展對接合作。(責任單位: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結對區;長治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各縣區)
10.助力老區農村勞動力就業。充分利用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就業超市"平臺等渠道,發布招聘崗位信息,支持長治農村勞動力就業。共同開展長治市農村低收入群體就業技能培訓和外出務工扶持,引導在京家政、養老、安保、建筑、交通、餐飲、護工等行業提供就業崗位。(責任單位: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委、各結對區;長治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各縣區)
四、助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老區群眾獲得感
11.開展城市建設管理經驗交流。組織長治市機關干部、市政服務企業骨干赴京考察,交流智慧城市、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更新等方面經驗,面向北京企業集中推介一批長治城市建設項目,鼓勵北京社會資本參與長治城鎮化建設。(責任單位: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各結對區;長治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交通局、各縣區)
12.加強教育領域合作。根據長治市需求,推動北京市優質教育資源與長治市對接合作。支持長治市中小學校長、管理干部、骨干教師來京跟崗學習,組織北京專家教師赴長治市送教講學。支持結對區縣開展中小學對接交流、夏令營等活動。支持兩地開展"互聯網+教育"合作。(責任單位:北京市教委、各結對區;長治市教育局、各縣區)
13.強化醫療衛生領域合作。推動市屬醫療衛生機構與長治市人民醫院、長醫附屬和平醫院、長治市中醫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對接合作,促進長治市醫療衛生機構綜合實力提升。開展京長兩地醫療衛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合作,組織長治醫療衛生人才赴京進行培訓、進修,組織北京醫療衛生專家到長治開展學術交流、手術帶教活動。共同搭建遠程醫療協作平臺,定期合作開展"京醫專家遠程會診"活動。(責任單位: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各結對區;長治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
14.探索康養產業合作。鼓勵北京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打造長治現代康養基地,支持長治培植發展"銀發經濟",打造特色養老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北京市民政局、市國資委、各結對區;長治市民政局、市工信局、各縣區)
五、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15.推動生態保護修復業務合作。組織北京礦山生態修復領域專家赴長治考察調研,探索建立由生態修復專家和環保技術企業構成的服務聯盟,針對長治生態治理中的技術難點堵點,通過市場化形式開展兩地技術供需對接。(責任單位: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生態環境局、各結對區;長治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
16.共同策劃京長能源合作交流活動。鼓勵雙方能源科技企業交流考察,以綠電合作為主拓展"能源進京"渠道,強化兩地能源項目合作。(責任單位: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長治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能源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工信局)
17.共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利用長治市境內平順、壺關、沁縣、黎城、沁源等優質生態環境資源,探索建立兩地區縣綠色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交流合作機制。加強綠色金融領域合作,開展氣候投融資交流。(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金融監管局、各結對區;長治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金融辦、市科技局、各縣區)
六、共建產業合作平臺,探索建設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區
18.共同推動園區建設工作。在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助力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構建。推動全國煤炭交易中心長治專區建設。加強信息系統、交易服務、金融服務、多式聯運、煤炭儲備基地等方面合作與業務對接。(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金融監管局、各結對區;市商務局、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長治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金融辦、市工信局、各縣區)
19.鼓勵各類企業參與長治轉型升級。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長治市資源稟賦,圍繞產業轉型和數字轉型"兩個轉型",鼓勵在京國有、民營企業在長治落地,以資金、技術等形式開展合作,推動實施一批轉型發展特色項目。(責任單位:北京市國資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聯、各結對區;長治市工信局、市招商中心、市商務局、市工商聯、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
20.共同構建商業交流合作平臺。推動工商聯、聯盟、商會、協會等機構開展對接,引導北京行業領軍企業、投資機構等赴長治市開展考察交流。支持長治市各縣區、開發區和相關企業赴北京開展招商推介、項目對接,務實推進雙方項目合作。鼓勵京長兩地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方式發展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責任單位:北京市工商聯、市金融監管局、各結對區;長治市工商聯、市商務局、市招商中心、市金融辦、各縣區)
21.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支持北京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等機構牽頭,加強與北京市數字經濟企業洽談對接,利用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優勢,與長治市開展數字化轉型合作,推動重點傳統行業的關鍵環節與細分領域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合作。實施數據強基工程,支持長治算力中心、數據中心等建設。(責任單位: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長治市工信局)
七、強化宣傳動員,凝聚推進對口合作工作合力
22.建立完善對口合作工作制度機制。建立資金項目管理辦法等制度,完善京長日常溝通協調,分領域組團推進、區縣結對合作、績效評估和社會參與等機制,推動對口合作各項任務落實。(責任單位: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長治市對口合作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
23.搭建市場化對接合作平臺。組織市級重大項目推介活動,聯合策劃組織京長合作項目洽談會,幫助在京企業、行業協會等與長治市各企業深入交流,促成一批市場合作項目。(責任單位: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長治市對口合作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
24.加強宣傳動員。組織兩地媒體做好政策解讀與深度采訪報道,及時宣傳對口合作工作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果。利用好中關村論壇、服貿會、金融街論壇等平臺作用,持續營造良好合作氛圍。加強社會動員,凝聚多方力量,推動形成專項合作、行業合作、社會合作"三位一體"的大合作格局。(責任單位: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支援合作辦、各結對區;長治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