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
《北京市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已經市政府批準,現予以印發,請認真組織落實。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1年9月28日
北京市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
為促進生豬產業穩定發展和市場平穩運行,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要求,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
構建分工明確、協調統一、靈活高效、運作規范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有效調控市場異常影響,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協同聯動。加強部門之間、市區之間、政企之間協同聯動,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組織保障,健全工作機制,提升執行效率,形成政策合力。
堅持平急兼顧。強化政府豬肉儲備平時調節和應急調控功能,合理設置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規模,創新儲備吞吐方式,平時靈活調節市場周期波動,急時快速有效滿足應急調控需要。
堅持精準高效。科學選擇監測預警指標,不斷豐富完善逆周期調控手段,注重預調早調微調,提升儲備調節能力,合理把握時機、節奏和力度,不斷提升政策效能。
堅持目標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兼顧生產與消費、豬肉與替代品、當前與長遠,圍繞儲備調節目標,不斷優化機制設計和操作執行。
二、監測預警
完善生豬行業和豬肉市場監測預警機制,增強科學性和預見性,為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和市場引導作用提供基礎支撐。
(一)監測分析。統籌考慮生豬產業關鍵環節及繁育周期,完善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重點跟蹤分析本市豬糧比價、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等指標變化。其中:豬糧比價采用市發展改革委監測統計的每周全市規模豬場生豬平均出場價格和購進的二等玉米平均交易價格的比值;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采用市發展改革委監測的主要超市、集貿市場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
(二)信息發布。建立生豬行業和豬肉市場信息統一發布平臺,有關部門定期發布豬糧比價和能繁母豬、仔豬、生豬、白條肉、豬肉等量價信息,及時發布涉豬政策等,實現信息共享,引導市場主體自主調節生產經營決策,主動適應市場形勢變化。
(三)預警機制。精準選擇預警指標,合理設置預警值,細化完善預警程序,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將豬糧比價、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作為預警指標。預警區間劃設如下。
1.過度下跌情形預警分級。重點引導養殖戶平穩有序減欄,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欄。當豬糧比價低于6∶1時,由市發展改革委發布三級預警;當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于5∶1~6∶1,發布二級預警;當豬糧比價低于5∶1,發布一級預警。
2.過度上漲情形預警分級。重點引導養殖戶有序擴產,避免非理性過度補欄。當豬糧比價高于9∶1時,由市發展改革委發布三級預警;當豬糧比價連續2周處于10∶1~12∶1,或精瘦肉零售價格當周平均價同比漲幅在30%~40%之間時,發布二級預警;當豬糧比價高于12∶1,或精瘦肉零售價格當周平均價同比漲幅超過40%時,發布一級預警。
對相關預警指標,綜合考慮生豬養殖成本變化和盈虧平衡點進行動態調整。
三、響應機制
采取以儲備調節為主的調控手段,保有一定數量政府豬肉常規儲備,保持必要調節能力。根據不同預警情形,及時啟動儲備調節和發放補貼等響應措施。
(一)價格過度下跌情形下的響應。當生豬大范圍恐慌性出欄、生豬和豬肉價格大幅下跌時,實施臨時儲備收儲,以有效“托市”。
啟動條件。過度下跌三級預警發布時暫不啟動臨時儲備收儲;二級預警發布時視情啟動;國家或本市發布一級預警時,啟動臨時儲備收儲。北部區任一省份啟動臨時儲備收儲時,根據跨省溝通協商情況啟動收儲。同時研究鼓勵大型豬肉屠宰、加工企業增加商業儲備,擴大豬肉深加工規模等相關措施。
(二)價格過度上漲情形下的響應。當生豬及豬肉市場供應緊張、價格明顯上漲時,投放政府豬肉儲備,及時增加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
啟動條件。全國啟動,當國家層面在市場周期性波動情形下發布過度上漲二級預警或在重大動物疫情風險等特殊情形下發布過度上漲一級預警時,中央和地方聯動投放。本市啟動,在市場周期性波動情形下,過度上漲二級預警發布時啟動儲備投放;一級預警發布時加大投放力度。同時研究對本市生豬屠宰企業收購生豬進行直接補貼、減免批發環節入場費、零售終端攤位費、發放低收入群體臨時價格補貼等措施。出現重大動物疫情風險等特殊情形,提高價格漲幅容忍度,發布一級預警后,主要在重點時段集中組織投放。
上述響應機制的啟動時機、收投儲規模、補貼標準等,由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根據當時市場情況研究確定并在報市政府審定后組織實施。
四、政策協同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切實加強生豬和豬肉供給保障能力建設,強化產供儲銷各環節政策措施協同聯動,推進生豬和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一)落實市區主體責任。壓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研究將豬肉儲備調節工作作為“菜籃子”區長負責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組織績效評估,不定期進行抽查、督導。各區政府嚴格落實“菜籃子”區長負責制,對本區內的生豬生產和豬肉供應負總責。全面掌握本區重點大型商超等企業名單,摸清商業庫存數量,必要時引導企業通過增加商業庫存、發布鎖價倡議等方式,保障豬肉供應及價格穩定。
(二)提升生產自給能力。認真落實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預算內投資、保障養殖用地、強化信貸和保險政策等方式引導市場主體合理安排生產,全面優化本市生豬產業布局,建立完善生豬及其產品的三級供應保障體系,堅決完成市域內供給目標,強化外埠基地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產銷對接機制,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促進生豬和豬肉市場供求基本均衡。
(三)健全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分級建設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適度擴容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支持利用工業廠房改造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提高冷鏈物流服務效率和質量。優化儲備庫布局,增強政府儲備豬肉常規調節和應急調控能力。
(四)強化監督管理。加強飼料安全、生豬疫病防控及檢疫工作;加強動物疫情監測,強化重大動物疫情預案管理;按照《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及時處理疫情;加強屠宰環節病害豬(肉)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加強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監督檢查,依法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加強對豬肉市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部門會商。市發展改革委牽頭開展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會同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部門會商,會商事項主要包括:分析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形勢,合理確定或調整政府豬肉常規儲備規模,確定預警發布相關事宜,議定儲備響應總體方案,研究發放補貼及特殊情況下的豬肉市場調控措施,跟蹤評估本預案執行情況,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及時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見建議。重大事項及時請示市人民政府。市商務局組織實施政府豬肉儲備的收儲和投放。
(二)強化區域聯動。利用跨省溝通協商機制,密切與相關省市溝通協調,共享監測數據,加強重大事項研究會商,促進生豬資源及市場合作。
(三)保障相關經費。市、區兩級財政負責安排應當負擔的相關費用補貼,市、區發展改革、商務、財政等部門各司其職,確保補貼資金到位。
《北京市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京發改〔2016〕315號)同時廢止。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