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2015年北京市能源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同意,現予以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做好任務分解,確保按期保質完成各項任務目標,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保障。
特此通知。
附件:2015年北京市能源工作要點
北京市能源與經濟運行調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5年3月19日
2015年北京市能源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市能源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切實落實“四個中心”新定位、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新目標,貫穿到能源與經濟運行調節各項工作之中。以確保首都能源運行安全平穩為首要任務,緊抓資源供給保障,全面提升能源運行綜合調節水平;下大力氣加快燃煤壓減,著力推動能源重大工程建設和新能源發展利用,持續推進清潔能源體系建設;不斷深化能源領域改革,繼續完善體制機制和標準規范,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清潔、高效、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
二、主要目標
1.優化能源結構。2015年,全市優質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達到6%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減少800萬噸,壓減到1500萬噸以內。
2.控制能源消費總量。2015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7784萬噸標準煤以內。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5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
三、重點任務
?。ㄒ唬┤婕涌烊济簤簻p。
主動應對大氣污染防治和全球氣候變化,加快能源結構的清潔、低碳轉型。全力加快重點領域燃煤設施改造,繼續關停燃煤機組,加快燃煤設施清潔改造,全面推進散煤治理,確保完成“煤炭消費比2012年減少800萬噸”的國家考核目標和“核心區全面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基本取消燃煤鍋爐房”的目標。
關停國華和石熱燃煤機組。嚴格落實燃煤電廠關停方案,加快國華蒸汽替代臨時鍋爐房及北小營等調峰鍋爐房建設,做好CBD地區電力平衡保障,統籌解決城市熱網熱力平衡,上半年關停國華和石熱燃煤機組。
全面實現核心區無煤化。結合核心區舊城改造和人口疏解工作,按照“搬遷一批、過渡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全面完成核心區平房“煤改電”,取消約2.4萬戶居民散煤使用,確保核心區年內實現無煤化。
基本取消城六區燃煤鍋爐。加快城六區燃煤鍋爐改造收尾工作,實施海淀山后、豐臺河西等地區379蒸噸采暖鍋爐“煤改氣”,確保年內實現城六區基本無燃煤鍋爐。
加快遠郊區縣燃煤壓減。一是組織實施500蒸噸以上工業企業鍋爐“煤改氣”,六環路內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實現生產用能清潔化。二是進一步加大高污染企業淘汰退出力度,全年再淘汰退出300家高污染企業,全市水泥產能減至500萬噸。三是組織實施2700蒸噸以上采暖鍋爐清潔改造,推動遠郊區縣清潔采暖。四是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減煤換煤”,完成100萬噸年度任務。
?。ǘ┲ν苿又卮笄鍧嵞茉丛O施建設。
以核心區基礎設施提升、城鄉結合部治理、新城建設為重點,優化能源設施布局,解決重點區域清潔能源設施供應能力不足、分布不均的問題,提升能源設施供應保障水平。
基本完成四大熱電中心建設。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平臺協調作用,加快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工程推進,確保東北熱電中心上半年建成投運。開工建設東南熱電中心燃煤機組燃氣改造工程,年底前完成工程量的20%。
不斷提升燃氣供應保障能力。一是加快陜京四線等長輸管線建設,建成巨各莊、大灰廠等門站,門站日接收能力達到3億立方米。二是進一步完善市內配氣管網,建成西六環高壓管線成環工程。三是繼續完善新城天然氣骨干網架,重點推進密云、房山、門頭溝等遠郊區縣燃氣管網建設,加快促進遠郊區縣能源清潔轉型。
實施一批重大電網建設項目。按照“保障供電安全、增加外送電力”的發展思路,加快實施重大電網建設項目,確保首都電網協調發展。一是加快外送電通道建設,完成安定500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開工建設蔚縣-門頭溝500千伏送電通道和通北500千伏變電站,建成西大望220千伏變電站,開展CBD500/220千伏一體變電站前期工作。二是繼續推進北京新機場、麗澤商務區等重點區域的電網建設。三是針對配網網架結構薄弱等問題,全面啟動高可靠配電網提升工程,推進結構合理、技術先進、靈活可靠、經濟高效的世界一流現代配電網建設。
進一步提高清潔供熱能力。一是進一步增強中心熱網供熱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完成西北、西南熱電中心配套熱網工程,加快北池子大街、玉泉路等重點熱力管線建設。二是大力推進區域能源中心建設,加快建設通州運河核心區、麗澤金融商務區、海淀北部地區區域能源中心。三是大力推進遠郊區縣鎮域供熱市場化試點,完成門頭溝潭柘寺鎮、城子地區等供熱工程。
?。ㄈ┏掷m優化能源結構。
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大力發展能源新技術,積極探索“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的同時,著力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水平。
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政策體系。一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地方立法,完成市政府可再生能源法地方條例的立法審查。二是對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辦法,加快出臺適合本市資源特征的配額辦法及交易制度。三是出臺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辦法,引導技術進步,激發市場活力。
推動新能源示范區和重點項目建設。聚焦太陽能和熱泵等重點領域,全年新增熱泵利用面積500萬平方米,新增并網光伏裝機60兆瓦以上。一是全面推進海淀、順義國家級分布式光伏示范區建設,新增裝機容量30兆瓦;打造昌平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延慶綠色能源示范縣,在重點功能區、重點鎮實施新能源綜合利用工程;積極推動智能電網、APEC低碳城鎮示范項目建設。二是加快百兆瓦陽光校園光伏屋頂、太陽宮燃氣電廠余熱熱泵、阿蘇衛垃圾焚燒廠以及太陽能熱水等重點項目建設。三是積極開展能源新技術的創新集成,推進燃氣超低氮燃燒器、儲能、高效充電等新技術研發利用。
加快提升城鄉居民用能品質。結合首都核心區、城鄉結合部的功能疏解和功能提升,加快推進能源安居惠民工程。一是繼續推進電力惠民工程,完成96個小區約5.5萬戶居民老舊小區電網改造,實施新一輪農網提升行動計劃,提升農村居民用電品質。二是改善居民供暖水平,繼續實施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工程1400公里,啟動房山區半壁店村等20個村天然氣入戶試點工作,完成5萬戶農村居民煤改電工程。三是推進炊事用能清潔化,新增10萬戶“送氣下鄉”,基本實現農村地區居民炊事氣化。
?。ㄋ模┤σ愿氨U鲜锥寄茉催\行安全。
突出重大活動、重要時段能源運行保障,完善綜合協調機制,強化專項調度調節,保障全年運行安全平穩,確保重大活動能源供應萬無一失。
進一步創新能源運行管理機制。完善本市與國家部委、中央企業、資源產區和周邊省市的綜合協調機制,加強與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神華集團等中央企業的資源對接,確保資源總量供應。創新能源運行綜合調度,協調做好煤、電、氣之間的供應銜接,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平峰時段外調電力,盡量減少本地電煤、天然氣消耗。深化區域能源合作,鼓勵本市能源企業擴大能源產地投資,推動煤電一體化項目合作建設,增強本市資源外調保障能力。
確保全國“兩會”、紀念抗爭勝利70周年等重大活動能源保障萬無一失。堅持“綜合協調、行業監管、企業主責、屬地保障”原則,嚴格落實職責,加強協調聯動,確保完成重大活動能源保障任務。各企業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細化落實專項保障方案,建立和完善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全面滾動排查和治理安全隱患,努力消除風險源;全面加強重點區域、關鍵設備運行檢測和監控,確保可靠運行;全面強化能源設施保護,做好反恐防破壞和安全保護工作。各行業管理部門加大監督檢查和運行監測,及時解決運行矛盾和問題。各區縣強化屬地管理,做好設施保護、監測預警和服務保障。
加強冬夏雙高峰運行保障。提前制定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運行保障方案,及早落實各項措施。加強電力平衡調度和分區控制,加大外部電力調入,保障本市電源支撐,提前制定有序用電、拉路限電序位等系列預案,確保電網整體運行安全。完善熱電氣聯調聯供機制,加強高峰時段運行綜合調度和需求側管理。加緊完善燃氣機組運行調度機制和風險管控措施,確保由燃煤向燃氣機組轉換過渡期運行安全。提早落實冬季煤炭、供暖燃油、液化石油氣資源儲備,鐵路運輸部門做好電煤等能源物資運輸保障。
(五)加快提升能源領域節能減排水平。
把節約優先貫穿于能源發展的全過程,在加快推進燃煤壓減的同時,不斷加強能源系統內部節能管理。
強化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實行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三級雙控”機制,強化能評源頭控制作用,建立節能監測預警機制,對能耗超標的行業(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實行調控。
加強電廠節能管理。嚴格執行降低供電煤耗、污染物排放、煤炭消費比重和提高安全運行質量、技術裝備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的“三降三提高”的標準要求,合理安排生產運行調度,提高發電供熱效率。
提高能源設施減排水平。加快新城集中供熱中心環保升級改造。遠郊區縣所有實施天然氣改造的鍋爐加裝超低氮燃燒設備,鼓勵現狀燃氣設施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進一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钊胪七M能源機制體制改革。
加快能源領域改革步伐,繼續簡政放權,強化行業監管,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增強能源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做好“十三五”能源規劃編制。深入研究新常態、新定位、新目標下能源與經濟運行調節工作的規律,深刻理解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區域協同的發展要求,謀劃好新階段的能源發展,集中力量做好能源規劃編制。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一是繼續轉變政府職能,結合國家最新審批核準目錄,梳理本市能源領域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簡政放權。二是轉變監管方式,由重事前審批向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由注重行政審批向注重規劃制定、政策引導、市場監管等職能轉變,逐步建立完善規劃、政策、規則、監管“四位一體”的能源管理新機制。三是加快重點領域市場化建設,繼續推動鎮域供熱市場化試點工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新能源、新技術利用。四是推進價格改革,研究推進居民階梯氣價政策,調整非居民氣價、熱價,落實差別電價政策。
完善機制體制和政策標準。一是加強機制建設,完善能源重大項目建設調度平臺、能源運行管理會商等機制,不斷豐富能源運行管理和調度調節長效手段。二是完善政策和標準規范,出臺余熱熱泵、光伏在線監測等專項標準。三是推進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完善能源綜合調度信息平臺,推進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管控。四是加強行業安全監管,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加快研究制定能源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誠信評估等管理辦法。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