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啟動高精尖中心建設計劃的背景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北京功能定位的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服務于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二是適應北京高精尖經濟結構調整,滿足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三是深化科技創新機制體制改革;四是復興科學精神,讓專家學者按科學規律進行科學創新,充分釋放“人”創造力,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青年科學家;五是整體提升北京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水平,搭建高水平國際化創新平臺,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橋頭堡,爭做科技創新排頭兵。
二、高精尖中心建設的指導思想
以服務北京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出發點,以機制體制改革為重點,抓住國際創新要素加快轉移、重組的機遇,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整合中央在京高校、市屬高校和國際創新資源三方力量,打造高精尖中心。
三、高精尖中心的建設目標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國家重大關鍵技術需求,體現國家創新驅動戰略要求,全面整合國內各類創新要素,積極吸納國際優質創新力量和資源,廣聚國際領軍創新人才,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集中力量建設20個左右的高精尖中心,力爭在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大的突破,產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切實解決重大問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成為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
四、高精尖中心建設的基本要求
通過高精尖中心建設,深化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改革,建設高校科技特區、人才特區。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協同創新的核心要素,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打破束縛人才的制度羈絆,吸引、廣聚國內國際領軍創新人才,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保障創新人才專心致志搞創新、出成果;尊重科研規律,尊重科學家,營造有利于科研創新的空間和環境;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積極性,最大限度激發科研人員創造活力,建立健全與科研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相連的激勵機制。
五、高精尖中心的支持方式
市財政持續穩定地對高精尖中心進行滾動支持,五年為一周期,周期內每個中心給予不超過2.5或5億元的經費支持。其中,70%的經費可以用于人員。
六、高精尖中心主要建設領域
在戰略必爭領域、基礎科學、交叉前沿、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哲學社會科學等領域和方向上,重點布局建設一批高精尖中心。
七、高精尖中心考核方式
實行年度報告和第三方評估制度。建設滿兩年后市教委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建設周期結束后進行綜合評估。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大京事】,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相應關鍵詞】即可獲取北京社保醫保|公積金|居住證|小車搖號|公租房|政府補貼|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