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a在线视频,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性爱视频在线播放

北京市體育局關于印發北京市2023年群眾體育工作總結和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京體群字〔2024〕4號

各區體育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燕山體育運動中心,市體育局各直屬單位、機關各處室:

  現將《北京市2023年群眾體育工作總結和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印發給你們,請各區、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開展好工作,做好貫徹落實。

北京市體育局    

2024年3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北京市2023年群眾體育工作總結和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全市群眾體育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體育工作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按照體育總局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認真落實各項任務,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健康中國、體育強國戰略,聚焦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推動北京市群眾體育工作全面發展,持續穩步提升首都市民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營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圍。

  一、工作總結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對群眾體育事業的全面領導。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深刻領會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大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體育強國戰略等重要論述,在群眾體育工作實踐中深化轉化。以《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為統領,強化政策保障,健全工作機制,持續擴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充分發揮市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議事協調職能,共同研究解決全民健身工作的難點問題,形成齊抓共管合力。

  (二)聚焦需求,高質量完成2023年體育領域重要民生實事。創建43個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建設完成14個體育公園,新建82處足球、籃球等體育健身活動場所,新建或更新3500件室外健身器材,超額完成重要民生實事任務。協同相關區開展災后重建工作,完成房山區10個村170件室外健身器材更新、昌平區7個村85件室外健身器材更新、門頭溝區1處健走步道修復和200件室外健身器材更新。會同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共同推進“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安裝542張乒乓球桌,鋪設地膠1015平方米。會同市財政局制發了《北京市新建室外全民健身場地造價指導性標準》,為各區開展健身場地資金預算提供了標準依據。

  (三)強化擔當,落實市政府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專題任務。深化“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改革,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將“健身設施建設與管理問題”納入市政府接訴即辦“每月一題”7月份專題,制定“一方案、三清單”,搭建集市民“一鍵報修”和室外公共體育設施安全巡檢于一體的健身設施監管體系,推動基層體育設施管理主體責任落實,促進社區健身設施建設管理訴求量整體下降,重點區域健身設施管理明顯好轉。開展兩輪市級巡檢,進一步厘清管理權責,對安裝時間、保修期限、使用年限等做到“賬”中有數。各區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開展區級、街鄉(公園)、社區(村)三級巡檢制度,建立“隨壞隨修”的維管長效機制。在2022年全面實現室外健身器材“一鍵報修”功能的基礎上,2023年對約14萬件室外健身器材信息進行核實校對,優化完善報修信息處置流程。參與“市民對話一把手 提案辦理面對面”全媒體訪談直播節目,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四)完善體系,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全年共開展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3.3萬場次。組隊參加十四運群眾組剩余賽事,斬獲2金1銅,累計取得8金10銀11銅,位居全國前列。組織市二冬會群眾組比賽,共有1659名體育愛好者參與到5個比賽項目和3個趣味項目的市級總決賽。開展第14屆全民健身體育節、第15屆北京市體育大會、第51至56屆公園半程馬拉松北京公開賽、“夜尚京動”等傳統品牌賽事活動。舉辦帆船、飛盤、槳板、卡丁車、小輪車等新興時尚體育賽事活動,拉動體育消費。舉辦街頭籃球挑戰賽、社區杯足球賽、氣排球公開賽等賽事活動,助力三大球發展。開展京津冀國際公路自行車挑戰賽、游泳公開賽、健身氣功交流大會等活動,推進京津冀體育一體化發展。舉辦新年登高、端午龍舟大賽、重陽登山大會等重要節慶、時間節點賽事活動。開展智能體能測試、線上走跑等線上賽事。舉辦北京國際風箏節等9項國際品牌賽事,其中世界華人籃球賽被體育總局評為首批群眾“三大球”精品賽事。制發《北京市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指引(2023年版)》。

  (五)樹立品牌,推動后奧運時期群眾冰雪運動持續發展。舉辦第九屆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系列活動,共組織各級各類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2968場次、2416萬人次參與,發放冰雪消費券31.5萬張,培訓冰雪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5082人次,本屆冰雪季參與活動人數為歷屆最高。在賽事籌辦過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冬奧遺產,選址國家速滑館、國家體育館和首鋼大跳臺等深受市民歡迎的奧運場館,推動冬奧場館四季運營,提升“雙奧之城”城市品質。

  (六)創新思路,推動科學健身與健康生活融合發展。推動健康關口前移,與市衛生健康委共同開展運動處方培訓班,培訓各級各類醫護人員、健康管理人員495名,試點開展科學健身門診、運動健康管理門診等運動促進健康示范項目。積極推進智能社會治理典型應用場景搭建,打造融合AI智能技術和科學測試方法的體測系統,探索“本土化”的“智慧體醫融合健康促進科學模式”。繼續推出“1025動生活”和“界內界外”電臺節目,累計播出720余期,日均收聽量超過30萬人次。組織京津冀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大會,組織國家級、一級和中醫師、農村女性等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27期、2456人次。傳承中華優秀體育文化,4個項目入選2023年度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1個項目入選體育總局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項目庫。

  (七)優化網絡,發展壯大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積極配合市政協專委會完成“發展體育社會組織,推動全民健身活動”重點協商議題,深入市區兩級體育社會組織、基層健身團隊參與座談調研。根據市委組織部、市委兩新工委工作部署,推動成立北京市體育組織行業黨委,完善體育類社團聯合黨委組織建設,現已覆蓋92個體育類行業協會,設立70個黨支部,黨員共312人。制定《北京市市級體育組織行業監管辦法(試行)》。積極推動基層健身團隊備案工作,評定421支星級全民健身團隊,開展交流展示活動。指導市級體育社會組織新制定發布團體標準11項。

  二、2024年重點工作計劃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中華體育健兒出征巴黎奧運會、進一步激發全市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熱情的“奧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特別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體育總局、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巡視整改意見,堅持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著眼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多元需求,不斷增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為建設健康北京、體育強市貢獻力量。

  (一)提高站位、服務大局,不斷匯聚全市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磅礴力量,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京篇章凝心聚力

  1.不斷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力量,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自覺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全面準確領會其豐富內涵、思想體系和實踐要求。積極開展面向最廣大人群的群眾體育工作,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全民健身各領域、各方面。

  2.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主動把全民健身與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系統設計和推進,自覺在首都工作大局下研究思考工作、謀劃推動工作。充分發揮市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議事協調職能,定期會商、密切合作,以合作共享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工作治理水平。

  3.全面貫徹《體育法》《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落實《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深化改革創新,強化政策保障,健全工作機制,積極發揮體育的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深入研究體育在助力健康北京、鄉村振興、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優勢,找準工作發力點和突破口,持續擴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

  (二)聚力資源統籌、市民需求,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從“有”到“優”新躍升

  1.高標準完成2024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進一步做好工作統籌,加強分類指導,改擴建10個體育公園,新建或更新5000件室外健身器材,增加兒童體育設施。全面落實市委巡視整改意見,充分挖掘各類城市空間資源,不斷“補短板、強弱項”,為市民提供形式多樣、舉步可就的健身場地設施,逐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難點問題。

  2.加強部門協同,與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園林綠化局合作推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配建室內外乒乓球設施。與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部門共同推進門頭溝區和房山區健身設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更新修復3個體育場館、100余處體育健身活動場所、5000余件室外健身器材。

  3.加強室外健身器材維護管理。常態化開展“一鍵報修”和安全巡檢,補充安裝室外健身器材二維碼標牌,對室外體育場地設施開展兩輪市級巡檢,進一步壓實體育場地設施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引導各區體育行政部門和街道鄉鎮開展巡檢工作,不斷提升基層體育場地設施日常維護管理水平。

  (三)聚力協同發展、城鄉均等,推動全民健身助力鄉村振興從“點”到“面”新躍升

  1.建設完善鄉村全民健身設施。與市農業農村局合作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結合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加強村級公共健身設施、器材建設和維護更新力度。深化體旅農商融合發展,發展登山、騎行、水上運動、露營等鄉村特色戶外運動產業,打造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戶外休閑需求的消費場景,為鄉村經濟賦能。

  2.開展鄉村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舉辦農民籃球比賽(村BA)、農民跳繩比賽、京津冀農民戶外交流賽、全民健身與營養社區行活動走進鄉村等面向農村居民的賽事活動。支持開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自發性群眾體育特色活動,廣泛開展健康跑、健步走、健身秧歌(鼓)、健身氣功、傳統武術、太極拳、廣場舞、球類、踢毽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

  3.加強鄉村全民健身人才培育。在國家級、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中,增加鄉村地區名額,繼續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婦聯專題舉辦百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加大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領軍人才和體育骨干的培養。支持各類體育組織向鄉村發展,計劃開展100場市級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進鄉村活動,為鄉村居民講授科學健身知識、傳授健身技能。

  (四)聚力創新驅動、價值挖掘,推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從“好”到“強”新躍升

  1.持續提升水平,組隊參加全國性群眾比賽。根據《全國第十五屆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規程》,舉辦北京市“我要上全運”選拔賽,共有24個市級協會將承接23個項目的選拔、參賽和組隊工作。組隊參加第14屆冬季運動會群眾組比賽。參加第一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的15個項目的比賽,作為北京賽區承辦毽球(花毽)、門球、速度滑冰3個項目的比賽。會同市民族宗教委組隊參加第12屆全國民族運動會。

  2.不斷健全和完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體系。舉辦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3.6萬場,培育新的體育消費增長點,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辦好市體育大會、社區杯足球賽、“和諧杯”乒乓球賽等品牌賽事活動;開展新年登高、“行走大運河”健步走、全民健身日等重要節日主題活動;繼續打造帆船、卡丁車、攀巖、飛盤、槳板等戶外潮流項目賽事;廣泛組織健康走跑、騎行、廣場舞等群眾參與度高的賽事活動;積極開展龍舟、武術、風箏、空竹、柔力球、健身氣功等傳統體育項目賽事活動;舉辦極限公開賽、馬拉松熒光夜跑等“夜經濟”賽事;因地制宜、廣泛開展各具特色的群眾“三大球”賽事活動。結合本市山地戶外體育資源,向社會發布騎行、越野、徒步等精品體育休閑線路,為市民參與戶外體育休閑提供更多供給。

  3.構建數智環境,推動全民健身煥發新活力。籌劃舉辦“數智高爾夫”等“數智體育”賽事活動,發揮群眾體育獨有優勢,吸引更多群體參與數智賽事活動,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運動空間、運動模式、運動生態,提升群眾體育賽事活動供給。推動成立數智體育協會,加快制定完善行業標準和運動規則。

  4.利用冬奧遺產,持續推動群眾冰雪運動普及發展。發揮“雙奧之城”優勢,舉辦第10屆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系列活動,組織越野滑雪、滑雪定向、滑雪公開賽、雪地嘉年華、速度滑冰、攀冰、冰蹴球等各級各類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發放冰雪消費券,不斷提升市民快樂冰雪季系列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推動后奧運時期群眾冰雪運動持續發展。

  (五)聚力重點突破、示范引領,推動全民健身組織服務網絡從“建”到“用”新躍升

  1.全面強化市級體育組織示范引領作用。推動貫徹實施《北京市市級體育社會組織監管辦法(試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指導推動市級體育社會組織按要求履行年檢年報、換屆、登記事項變更等。推動市級體育社團在運動技能、賽事活動、體育培訓服務等領域推出10項以上團體標準化。支持引導各級單項體育社會組織下沉基層發展會員,推廣運動水平等級,開展達標晉級賽事活動,擴大項目人口和群眾參與度。

  2.有效激發基層健身團隊活力。支持引導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創新發展,打通公共體育服務“最后一公里”,開展基層健身團隊到街道、鄉鎮備案工作,評定和扶持1033支各星級全民健身團隊,開展星級健身團隊交流展示活動。創新基層全民健身活動組織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引導鼓勵各類基層組織和基層工作者成為群眾健身活動的領辦者和帶頭人。關注網絡健身組織發展,加強對新型體育社會組織、新型健身群體的團結服務引領。分區域舉辦第三屆社區運動會,進一步優化項目設置和覆蓋范圍。

  3.扎實開展“雙創建”工作。積極落實“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工作要求,全面強化基層全民健身工作的規范化建設、精細化管理和精準化服務水平,創建不少于20個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全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覆蓋率超過90%。按照體育總局要求,指導朝陽區海淀區開展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創建工作。

  (六)聚力品質提升、服務賦能,推動科學健身與健康生活

  融合發展從“量”到“質”新躍升

  1.深入推進體衛融合工作多點開花。與市衛生健康委共同舉辦運動處方培訓班,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衛融合典型經驗。繼續發揮“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作用,探索“本土化智慧體醫融合健康促進科學模式”,依托體醫融合實驗室、全民健身元宇宙開發應用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科普示范基地及北京天壇醫院現有醫療資源優勢,籌劃開設腦健康及運動處方MDT門診。

  2.深入推進科學健身大講堂扎根基層。發揮體育部門專業資源優勢,聯合相關科研機構,編創各類體育健身科普作品,線上線下聯動傳播推廣,舉辦科學健身大講堂等面向廣大群眾的科學健身指導活動700余場,提供科學健身指導課程1000小時以上,為市民介紹健身項目、宣傳全民健身理念、普及科學健身知識,營造濃厚科學健身氛圍。抓好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廣泛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活動。

  3.深入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北京健身匯”微信小程序,完成本市2023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年度注冊。加強基層體育人才培養,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晉升和崗位再培訓工作,積極搭建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平臺。做好“最美社會體育指導員和活力體育組織”征集工作,加強對基層體育人才的宣傳激勵。

  (七)聚力開放共享、優化環境,推動全民健身服務中心大局能力從“內”到“外”新躍升

  1.繁榮首都體育文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做好民族傳統體育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項目的挖掘和推廣。強化品牌意識,廣泛開展“奮進新征程,運動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務主題示范活動,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優秀案例征集活動,通過志愿服務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講好中國故事體育篇章。完成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推介工作。

  2.深化國際體育交流。加強全民健身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有機融合,聯動全民健身普及推廣與巴黎奧運會備戰參賽,積極開展國際交流交往,利用奧運平臺講好全民健身故事,發揮體育促進民心相通獨特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友好城市等進行全民健身交流,持續辦好國際山地徒步大會、華人籃球賽、國際風箏節等群眾性國際品牌賽事活動。

  3.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京津冀十周年”為契機,加強三地在全民健身賽事舉辦、組織交流、信息共享、產業聯動等領域全方位合作,積極開展游泳、徒步、健身氣功、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等三地聯辦的區域性賽事活動,促進地區間全民健身運動協同發展。推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利用延慶區奧運場館優勢及自然條件優勢,開展冰釣、定向、健步走、半程馬拉松、騎行等賽事活動。

  (八)加強風險防范,統籌全民健身發展與安全

  堅持極限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筑牢“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風險防范思想底線,健全安全風險隱患防范化解機制、應急處置機制、責任追究機制等。推動落實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四項行業標準,加強對各級各類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安全管理。做好室外健身設施建設運營安全管理,不定期對室外健身設施維護情況進行暗訪和抽查。密切關注業余體育賽事中賽風賽紀和興奮劑問題苗頭隱患,明確屬地責任和主辦責任,堅決懲處業余體育賽事不良現象,維護群眾體育領域“一方凈土”。

  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牢記紀法底線不可逾越、紀法紅線不可觸碰。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貫徹落實辦法,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展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

  2025年是全民健身工作重要節點年份,各區、各單位要未雨綢繆,適時啟動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第六次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等重大專項的前期工作,認真做好《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等重要文件落實情況的評估工作,著手新周期規劃類文件起草工作,為推動全民健身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北京市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