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京津冀三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落細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區域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區域經濟穩步恢復向好,協同發展合力持續增強。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為10.4萬億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別為43760.7億元、16737.3億元和43944.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分別比上年增長5.2%、4.3%和5.5%,增速比2022年分別提高4.5個、3.3個和1.7個百分點。
一、生產回升向好,產業優勢進一步鞏固
工業生產穩中提速,優勢行業“支撐足”。2023年,京津冀三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0.4%、3.7%和6.9%。其中,北京止跌回升,裝備、電力、汽車行業合計上拉工業增加值增速4.1個百分點。天津逐季加快,12條重點產業鏈在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占比達到79.8%,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河北較快增長,裝備制造業增長8.5%,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實現兩位數增長。
服務業提質增效,重點行業“勢頭好”。2023年,京津冀地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1萬億元,北京、天津、河北分別為37129.6億元、10486.2億元和2304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4.9%和5.5%,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信息、金融等重點行業表現較好,北京兩個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7成;天津、河北兩個行業的增加值增速均快于服務業平均水平,其中天津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分別增長6.0%和5.5%,河北分別增長7.7%和7.3%。
二、內需逐步改善,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創新投資驅動有力。2023年,北京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4.9%,其中反映企業擴大生產能力的設備購置投資增長24.4%;天津受房地產開發投資影響下降16.4%,但降幅持續收窄,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4個百分點;河北增長6.3%,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三地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活躍。北京、天津高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6.2%和5.9%,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6.1%和19.3%;河北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高于全部投資18.4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恢復向好,升級類商品和線下消費較快增長。2023年,京津冀三地分別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62.7億元、3820.7億元、1504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7.0%和9.6%。升級類商品消費增勢較好,三地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金銀珠寶類、服裝鞋帽針紡織類商品零售額均呈兩位數增長,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分別增長38.0%、41.3%和74.4%。線下消費明顯回暖,北京限額以上主要實體零售業態中,百貨店和購物中心零售額兩位數增長,天津、河北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和餐飲業營業額均增長3成左右。
三、協同創新成效明顯,產業協作縱深推進
協同創新水平持續提升。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助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區域內落地轉化。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7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倍,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和現代交通領域,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成倍增長。深入推進專利轉化合作,目前已有5300余項專利開放許可技術在京津冀三地共享。截至2023年底,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近5000家,累計為1009家北京來津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服務;截至12月20日,雄安中關村科技園累計對接企業2351家,其中北京企業占比70%。
產業協作加速推進。三地協同編制完成6條產業鏈圖譜,啟動產業鏈“織網工程”,生命健康、電力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搭建產業對接平臺,2023年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達成意向簽約項目152個,意向投資額超千億元,簽約項目覆蓋氫能、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六大產業鏈條。通州與北三縣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北京通州與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已連續舉辦五屆,累計簽約項目210余個,意向投資額超1500億元。
四、民生保障堅實有力,發展成果進一步共享
就業價格總體穩定。2023年,北京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4%,低于上年0.3個百分點;天津城鎮新增就業35.7萬人,河北新增就業89.9萬人,均完成全年計劃目標。三地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分別為0.4%、0.4%和0.6%,呈溫和上漲態勢。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分別增長5.2%、4.3%和6.0%,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鎮居民,三地城鄉居民收入比較上年均有所縮小。
區域交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取得新突破,津興城際鐵路開通,區域高鐵總里程達到2576公里,實現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環北京通勤定制快巴運營以來客運總量超100萬人次,北三縣三條主線日均客運量5100人次左右,同城化效應日益凸顯。全面取消京津冀異地就醫備案,4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70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