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以辣為主的省份,要說湖南的傳統(tǒng)小吃什么最出名,那一定是臭豆腐。湖南長沙的臭豆腐尤為出名。臭豆腐的存在跟榴蓮差不多,聞著臭,吃著香,是湖南的一大特色小吃,那么在湖南除了臭豆腐以外,還有哪些傳統(tǒng)小吃呢?
1,湖南醬板鴨
湖南醬板鴨是一道湖南益陽的特色名菜。選材為本地特有的水鴨,是經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余種香料、經過風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yǎng)胃、美容之功效。
相傳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對戀愛之神,湘君為了與湘夫人的一次約會,用竹片把野鴨撐開,橘皮引火熏干,用湖邊的香芷、紫貝、桂皮、木蘭、辛夷、辣椒同煮,做成醬板鴨,又用荷花、桂樹、木蘭、薜荔,構造一幢芳香泗溢的水中宮室,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2,火宮殿臭豆腐
宮殿臭豆腐是湖南省著名的特色傳統(tǒng)小吃,屬于湘菜系。此菜用黃豆為原料的水豆腐,經過專用鹵水浸泡半月,再以茶油經文火炸焦,佐以麻油,辣醬。它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軟如絨”的特點,奇在以臭命名,不同于其它食鹵以香自翊。
湖南臭豆腐:油炸“臭豆腐”聞著臭吃著奇香,是中國小吃一絕。“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卻更有名氣。據說,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間資料,曾來過以“臭豆腐”聞名當地的“火宮殿”。
3,口味蝦
口味蝦,又名麻辣小龍蝦、長沙口味蝦、香辣小龍蝦等,是湖南省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以小龍蝦制成,口味辣鮮香,色澤紅亮,質地滑嫩,滋味香辣,人們夏夜街邊啤酒攤的經典小吃。
口味蝦的營養(yǎng)成分和海蝦相當,只是海蝦味道更鮮,人們便以為它的營養(yǎng)成分高。其實各種蝦體內的營養(yǎng)成分幾乎是一致的,都是高蛋白、低脂肪,蛋白含量占總體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
4,檳榔
檳榔(學名:ArecacatechuL.)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huán)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界已知的檳榔品種有36種,不同地區(qū)人們對這些栽培種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海南農民根據花序和結果情況將檳榔分為長蒂種與短蒂種,不同品種的檳榔產量、生物堿種類和含量、藥用價值及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都有較大差異。
5,口味蟹
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yǎng)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jié)、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于淤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tǒng)名肴,屬于湘菜系。
6,油粑粑
油粑粑是武陵山區(qū)土家人的特色美食。食用時,可現炸現吃,其味香辣脆軟,亦可放入鍋中煮軟了吃,或用熱料湯泡了吃。在土家族人家庭里,幾乎戶戶都有人會炸油粑粑。炸油粑粑工序相對簡單,也很合土家族人口味。
油粑粑的歷史起源已不可考。油粑粑體積小,便于攜帶,食用方便。早期土家族人將它作為農活時的干糧。由于油粑粑味道好,且營養(yǎng)充分,能夠及時補充人的體力,遂走上了土家族人家的餐桌,成為主食的一種。解放初期,湘西、黔東各縣城開始出現部分個體油粑粑商販,他們把攤點定在飯店、面館旁,或街邊、涼亭里,價錢便宜,很受歡迎。
每個地區(qū)都有著自己的地域文化,而每個地區(qū)都會根據不同的口味創(chuàng)造不同口味的美食,然后一代代的傳承下來。
文章來源: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