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 百年史詩——百位大師風采特展》
《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做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該片以獨特鏡頭語言,多角度講述中國大師巨匠的不凡人生和輝煌成就,展示了一幅幅中華文化精神和中華民族想象力、創造力的壯麗畫卷。
此次特展的展品按主題篇章分別展陳于國家博物館南一廳和南二廳。南一廳分別以“筆墨精神”和“自鑄偉辭”兩大篇章,鋪陳出美術書法篇和文學篇的32位巨匠。南二廳的展示內容分為四個篇章:在“鏘金鏗玉”篇依次展出《百年巨匠》戲曲篇、戲劇篇、曲藝篇以及音樂篇共計27位巨匠;“培根鑄魂”篇將視角對準《百年巨匠》教育篇、國學篇和體育篇的14位巨匠;“功勛百代”篇展出百年來為推動我國科技進步和建筑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取得杰出成就的11位巨匠;最后的“妙手仁心”篇,在展現京城4位名醫的風采中收束整個展覽。
展覽時間:持續至10月28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南2展廳
《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藝術展》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此次展覽系統展示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伍炳亮四十余載創作生涯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展現了當代中國傳統家具的設計制作成果。
展廳現場。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展覽精選伍炳亮先生親自設計制作的九十余件黃花梨、紫檀家具作品。這些精品之作上追古人之意趣,下開今人之風貌,融技術與藝術、實用與觀賞為一體,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型”“藝”“材”“韻”俱全,代表了當今時代中國傳統家具最為高超的創作水平和審美水準。
,“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藝術展”分為“精專致廣”“循制承道”“觀器見微”“明古爍今”四個單元,既有伍炳亮先生沉淀多年的國寶級海南黃花梨家具珍品,亦有文人書房系列、傳統風格的中堂系列、臥房系列、宮廷家具場景系列等經典空間陳設,更有難得一見的黃花梨微縮家具與伍炳亮先生家具設計手稿亮相。
展覽時間:持續至11月28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0展廳
《墨韻文脈——遼寧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藏古代山水畫展》
日前,“墨韻文脈——遼寧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藏古代山水畫展”與觀眾見面。此次展覽精選60件(套)來自遼寧省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所藏的古代山水畫名作,藏品年代橫跨北宋至清代,為觀眾呈現一場古代山水畫盛宴。
本次展覽分為“共峙并秀”“洋洋大觀”“暢神歸處”三個單元,其中,“共峙并秀”單元展出了遼寧省博物館藏北宋《茂林遠岫圖卷》與中國美術館藏元代《鶴林圖卷》,堪稱展覽的最大看點。李成的《茂林遠岫圖卷》為北宋初期北方山水畫風格的典范,此畫繪夏日景色,近景溪橋流水、輕舟泊渡、客舍隱現,行人車馬往來其間;遠處峰巒疊翠,瀑布飛瀉,溪流潺潺,云氣彌漫,宮殿密布,塔影隱現。畫卷上還有乾隆題詩“元氣淋漓萬木枝,荊關而外自成師”,足見其對此卷的喜愛之情。
中國美術館藏元代倪瓚《鶴林圖卷》,是鄧拓捐贈的古代繪畫作品之一。畫中描繪了一片土丘,七棵樹木,一座瑤壇,一只仙鶴,幾處遠山。據館方介紹,落款內容“鶴林圖,為玄初畫,瓚”,表明這是倪瓚為周玄初而創作的,畫中仙鶴表現了周玄初“天外呼鶴”的本領。根據題跋得知,此圖曾被文徵明、文彭、莫是龍、董其昌等十多人鑒藏題跋。
在“洋洋大觀”和“暢神歸處”單元,展出了“吳門畫派”“松江畫派”“黃山畫派”“金陵畫派”“婁東畫派”“虞山畫派”等明清流派山水畫作品。觀眾可以在現場欣賞到沈周《溪山雨霽圖軸》、明代唐寅《湖山一覽圖軸》、文徵明《疊嶂飛泉圖軸》、仇英《赤壁圖卷》、董其昌《峰巒渾厚圖卷》等眾多經典古畫。
展覽時間:持續至11月19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美術館19、20、21號廳
喜溢華庭——清代宮中少年生活文物展
“喜溢華庭——清代宮中少年生活文物展”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這是恭王府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首次合作辦展,共遴選了120余件精品文物來展示皇子公主們的少年生活,其中大部分文物是首次亮相。
展覽共分五個單元:在“天倫”中,有清宮少兒服裝、鞋帽、玩具、抓周的晬盤,還有難得一見的嬰兒尿布;在“美器”中,有冠架、梳具、妝奩、首飾等,材質極為豐富,盡顯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在“祈福”中,以康熙御書福字碑拓片領銜的眾多展品福氣滿滿,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企盼;走進“崇文”,中西交映滿漢合璧的教育內容令人矚目;與之對應的“修武”,弓馬騎射兵符韜略見人見物,從中可見培育英才成就文治武功的期待。
展期時間:持續至11月25日
展覽地點:恭王府博物館樂道堂
《北窗高臥—戴澤筆下的北京》
近日,《北窗高臥——戴澤筆下的北京》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面向公眾開放。展覽圍繞“戴澤筆下的北京”展開,講述戴澤1946年抵京至今,數十年來筆耕不輟地用畫筆記錄下的北京城市變遷。通過戴澤筆下的北京,我們可以徜徉在城市的韻味與詩意當中,共同品味每一個美好的歷史瞬間。
本次展覽涵蓋戴澤創作的兩個主要類型:一類是現實主義創作,以速寫、油畫、水彩等形式描繪身邊人與物,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及人文關懷。第二類是關于風景與自然的創作,畫面樸素,富含情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次展覽還在展廳內設置互動區域,配合一組“胡同”主題的作品,復原老北京胡同的場景,讓觀眾與藝術家一起,沉浸式地漫步于北京街頭。同時設置了“畫記憶中的北京”觀眾體驗區,觀眾可以在展覽現場畫下自己記憶中的北京,親身參與到展覽當中。展陳設計以“窗”作為引線,每個板塊都以一扇窗作為起始,帶領觀眾一起推開戴澤藝術的“窗”,順著藝術家的視線,看向他眼中的風景。
這位百歲老人曾漫步北平的街頭,曾見證新中國的誕生,也曾代表中國藝術與世界對話……對于戴澤而言,繪畫無疑像呼吸,是生命的養分,是勤于練習,時刻提筆的動力。他始終踐行恩師徐悲鴻對他的贈語:“從來藝境是佳境,盡力耕耘善保持”。他也曾言:“繪畫就是生活”,正是這份樸拙、純真的藝術態度,以及提筆一生的精湛畫技,繪就出戴澤的藝術人生。
展覽時間:持續至10月29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現實與歷史的塑痕——耿延民雕塑藝術作品展》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現實與歷史的塑痕——耿延民雕塑藝術作品展”正式與觀眾見面。此次展覽為中國美術館“策劃與研究專題系列展”,展出16件耿延民的雕塑作品,呈現了藝術家多年的創作成果。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耿延民的作品飽含了對生活的真情,其作品無論在歷史人物塑造,還是在現實題材的描寫方面總能盡微致廣。當今藝術創作最為重要的是言之有物,耿延民堅持在生活與傳統的深處尋找靈感,此次展覽是他階段性向人民匯報,以求教于生活與人民。
此次展覽主要展出耿延民的具象寫實與寫意雕塑作品,囊括多種題材,展示了藝術家的鄉土情結、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值展覽之際,耿延民將展出的部分代表性作品捐贈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展覽時間:持續至至10月18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一層11號廳
《龐貝神話——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古希臘古羅馬珍品文物展》
“龐貝神話——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古希臘古羅馬珍品文物展”正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七、八展廳展出。展覽展出了來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127件/套珍貴館藏文物,包括雕塑、壁畫、陶瓷、青銅、玻璃制品等多種類型。
展覽分為夢回盛世、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愛情神話、快意人生、古代藝術中的美的概念、神話再現五個單元,聚焦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愛、奢華和美,還原龐貝古城在被火山灰掩埋前的城市面貌與民眾生活,感受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追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
展期:2023.9.25-2023.12.17(每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地址: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七、八展廳
《“自然賦能未來”科學藝術展》
圖/國家自然博物館官網本次展覽以自然生長的低碳環保材料為載體和特色,向觀眾展示了42件館藏標本,以及由國內首個3D打印與負碳材料菌絲體結合而成的球體裝置、生物基材料細菌纖維素制成的未來服裝,和由廢棄海藻3D打印而成的未來家具等一系列環保藝術作品,以此聚焦生態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展示可再生資源與低碳環保的無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還包含了多個交互裝置,旨在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理解雙碳目標、低碳愿景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這些裝置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體驗,使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和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同時使環境保護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思考。
展期:2023.9.26-2023.10.22
地址:國家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