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獨龍族相信認識的比較少,因為這個一個人口比較少的民族,但是也不妨礙他他們文化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服飾彰顯著自己民族的風格,是無法替代的。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獨龍族的服飾也在慢慢變化,與時俱進。接下里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獨龍族服飾的風采吧!
獨龍族主要生活在云南貢山獨龍族自治縣西部的獨龍江峽谷兩岸和北部的怒江兩岸,以及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齊樂鄉和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洛等地,是我國民族人口數較少的民族。史籍中稱為“俅人”,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獨龍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獨龍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獨龍族因長期居住在交通閉塞的山間,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一直保持著比較原始的服飾。據清代末年,怒江地方官夏瑚實地考查后記載獨龍族的服飾特點為:“男子下身著短褲,憔遮股前后,上身以布一方,斜披背后,由左肩右掖抄向胸前拴結。左佩利刃,右系篾籮。婦女以長布兩方自肩斜被到膝,左右包抄向前,其自左向右者,腰際以繩緊系貼肉,遮其前后,自右妙左者,則披脫自如也。”新中國成立以后,獨龍族的服飾也漸漸的發生了改變,都已穿上布料衣服,都在外出時,還會習慣性的在身上披一塊獨龍毯。
獨龍族服飾最主要的特點為獨龍毯。獨龍毯是手工編織而成,先時原料主要為麻線,白天為衣,夜上可當被子蓋。穿著方法很簡單,男子把毯披在背后,然后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成結,下身穿短褲,只掩臀股前后。女子用兩塊,自兩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一條在腰際用繩系緊,遮蔽前后,另一條則自然披落即可?,F在,獨龍族婦女喜歡用各色的棉、毛線和麻線一起混織成獨龍毯,各種顏色加在一起更漂亮,棉和毛線也使其更柔軟。
佩飾方面,男女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然后做成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時必須佩帶著砍刀和弩弓。青年女子常常披掛的五顏六色,串珠、胸鏈、耳環,甚至銅錢和銀幣常掛在頸上和耳下。婦女出門要身背精致的篾籮,既美觀又實用,也是獨龍女子裝飾自己重要組成部分。
少數民族服飾作為一個民族的象征,除了滿足生活的需要,也代表著一定的文化。古人們的衣服是用來遮羞的,現在的我們是用來觀賞的,當然保暖是最主要的。
文章來源: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