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 “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現將《管理辦法》政策解讀如下:
一、 《管理辦法》的主要依據
《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10號)提出:“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促進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加強教育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培訓等工作”。《新時期北京教育對外開放工作規劃(2016-2020)》中提出:“在開展教育互聯互通合作、人才培養合作、共建教育合作機制等方面推進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建設若干個‘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二、 《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
(一)適用范圍
“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適用于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院校。
(二)資助內容
一是人才培養:1、設立“紫禁城”獎學金,用于全獎資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京接受全日制碩士、博士學歷教育的留學生和博士后;2、資助短期來京研修人員,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京開展為期一年研修學習的本科留學生或職業院校留學生,和來京參加短期(1-3周)研修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師。
二是學科專業建設:用于資助英文授課的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非通用語種課程,中國文化特色課程以及沿線國家相關文化、制度研究課程。
(三)資助方式和資助期限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7年-2019年重點建設不少于30個基地。在人才培養方面,自2017年起,每年最多新增資助300名“紫禁城獎學金”生,共資助3屆學生,直到學段結束,資助總規模最多達900人。每年最多資助600名短期來京研修人員,資助3年,資助總規模最多達1800人;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第一年最多資助150門課程,第二年、第三年可持續資助或資助新課程,資助總規模最多達450門課程。此后,基地數量和每個基地具體資助額度視評審情況和前一年執行情況進行調整。鼓勵學校提供配套資金支持該項目的發展。
(四)資助標準
1、人才培養
“紫禁城”獎學金資助的碩博學歷生和博士后:70200-99800元人民幣/人/年。
為期一年的本科留學生資助標準:20000元人民幣/人/學年。為期一年的職業院校留學生資助標準:16000-20000元人民幣/人/學年。
短期(1-3周)研修的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師:伙食、住宿等費用650元人民幣/人/天;交通費800-1500元/車/天。
2、學科專業建設
每門課程原則上資助不超過10萬元人民幣。
(五)評審原則
1、統籌考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別分布;
2、統籌考慮學科專業布局;
3、優先支持高層次、行業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項目;
4、優先支持與國家和北京市產業走出去緊密相關的專業領域;
5、優先支持校際交流項目;
6、優先支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首都城市開展的合作交流項目;
7、優先支持學校自主提供實際配套資金的項目;
8、考慮部屬、市屬院校比例,適度向市屬院校傾斜;
9、“紫禁城”獎學金每年新增資助的留學生必須是由境外直接招收的新生,不能是在校生。
(六)對項目學校的工作要求
項目學校負責受理并審核學科專業建設項目申請、留學生來華學習申請、行業專家來京交流申請,向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報送基地項目申請、項目資金發放、校內預算管理、監督和驗收。項目學校應加強對本校基地項目的領導,按照有關要求,組織好項目的規劃和論證,監督管理項目實施過程,并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驗收,保證如期完成項目預期績效目標。
三、《管理辦法》頒布的意義
通過設立“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吸引更多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層次、優秀人才來京學習、交流、培訓;積極發揮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科專業優勢,配合行業企業“走出去”,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北京市培養更多急需人才;推動北京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交流與合作,增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和認知,促進互聯互通和民心相通,提升北京教育對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貢獻力。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大京事】,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相應關鍵詞】即可獲取北京社保醫保|公積金|居住證|小車搖號|公租房|政府補貼|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