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學〔2022〕21號
各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培養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做好2023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就業育人導向,健全工作機制,深化部門聯動,推動校企聯合,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努力做到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在合理預期下都能就業,有創業意愿且符合條件的畢業生都能得到創業支持和服務,力保2023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平穩。
二、強化就業教育與引導
(一)引導基層就業。繼續舉辦“永遠跟黨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先進典型百場系列宣講活動,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主動投身基層一線,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創業。各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培養單位(以下簡稱“高?!?要落實好“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要加大征兵宣傳工作力度,落實好退役大學生士兵免試專升本、專項碩士招生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提高畢業生參軍入伍的比例。
(二)完善指導體系。各高校要健全完善分階段、全覆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確保有需要的學生都能獲得有效的就業指導。要加強就業安全教育,防范招聘欺詐、“培訓貸”等行為。用好教育部“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等各類資源。市教委繼續遴選一批就業指導“金課”和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提升高校就業指導質量。
(三)加強實習實踐。各高校要主動邀請人社部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企業人力資源經理等,深入校園進行政策宣講、經驗分享和實踐指導。繼續遴選一批畢業生職場體驗基地,充分利用職場體驗基地資源,組織校企(單位)對接會,推進校地合作、校產聯合、校企對接。開展畢業生職場開放日、職業體驗營等系列活動,提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就業能力,打造就業育人共同體。
(四)完善聯動機制。各高校要建立完善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的有效機制,把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作為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重點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及時淘汰或更新升級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專業。
三、千方百計開拓就業市場
(五)深化就業市場建設。市教委將進一步加強市級常設就業市場建設,開展校園網絡招聘月、就業服務季、校企對接會等活動。用好與全國各級組織、人社、國資部門和用人單位建立的就業資源工作網絡,開展定制專場招聘,拓展北京高校畢業生全國就業渠道。各高校要充分挖掘新業態中的就業機會,支持畢業生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創新創業,多種形式靈活就業。
(六)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要深入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并擴大到二級院系領導班子成員。鼓勵高校與對接用人單位開展集中走訪,深化多領域校企合作。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積極舉辦線下校園招聘活動,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招聘,支持院系舉辦常態化“小而精,專而優”校園招聘活動。探索以“線下+線上”“直播帶崗”形式,分層次、分類別、分行業舉辦各類招聘活動。
(七)深挖就業崗位資源。各高校要進一步開拓科研助理、教學助理和行政助理等校內崗位,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待遇,吸納畢業生就業。各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友會及校友資源,建立校友促就業的長效機制。
四、重視困難群體幫扶
(八)精準兜底幫扶。各高校要深入開展就業意向調研,運用大數據分析,根據不同重點群體不同就業偏好建立幫扶工作臺賬,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健全“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學校和院系領導班子成員、就業指導教師、班主任、專任教師、輔導員等要與困難學生開展結對幫扶,為每名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精準推送不少于5個針對性就業崗位,確保每一名困難學生都得到有效幫助。
(九)實施“宏志助航”計劃。有關高校要開展好“宏志助航”培訓工作,優化培訓機制,提高幫扶培訓質量。各高校要積極配合人社部門,落實好求職創業補貼發放工作。要對2021、2022屆未就業畢業生繼續跟蹤,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不斷線服務。
五、提高就業服務質量
(十)推動招聘信息共享。各高校就業網站要于2022年12月底之前,全部與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實現崗位信息共享。充分運用“互聯網+就業”模式,推動線上就業服務轉型升級,在信息發布、人崗匹配等環節提供精準便捷的線上服務。要用好教育部24365招聘平臺,指導2023屆畢業生、畢業班輔導員、就業工作人員及時注冊使用平臺,確保有需要的畢業生都能及時獲得就業信息。
(十一)落實取消就業報到證。各高校要貫徹落實取消就業報到證工作,簡化優化求職就業手續,要積極主動向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宣傳解讀取消就業報到證政策,耐心細致做好指導咨詢,幫助畢業生順利完成就業報到、落戶和檔案轉遞手續。各高校要全面推廣和使用全國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登記與網上簽約平臺。
六、積極促進自主創業
(十二)落實好創新創業政策。市教委聯合相關委辦局繼續落實落細《北京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干措施》(京政辦發〔2022〕20號),推進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場地、融資、服務等難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創新活力,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開展第三批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高校分園績效考核工作,繼續支持高校分園建設。
(十三)辦好創新創業大賽。舉辦第二屆“京彩大創”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獲獎團隊提供場地、資金、孵化服務等多方面支持,推動大賽獲獎創業項目轉化落地。各高校要積極宣傳并推薦大學生創業團隊參賽。
七、加強就業工作隊伍建設
(十四)配強就業隊伍力量。開展就業工作隊伍提升行動,推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要求。各高校要配齊建強就業工作隊伍,足額配備校級專職就業工作人員和就業指導教師,鼓勵在院系專門設立就業輔導員。
(十五)狠抓就業隊伍質量。各高校要暢通就業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發展路徑,鼓勵將專職就業指導教師納入輔導員職稱評定序列,暢通教師和管理人員雙線晉升渠道。市教委將開展就業工作業務培訓,舉辦就業中心主任培訓班、新入職就業工作人員培訓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培訓班等。
(十六)探索開展“導師制”工作模式。市教委將充分發揮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建設市級就業指導“金課”共享平臺,有效提升就業工作隊伍的整體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八、進一步加強工作保障
(十七)及時研判就業形勢。市教委將定期了解各高校就業進展情況,準確研判形勢,及時調度,推動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困難。充分發揮市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班統籌協調作用,調動各方面力量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充分發揮就業交流組作用,分組開展交流活動,解決就業難點問題。
(十八)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各高校要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責任,把畢業生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列入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就業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建立健全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分管領導靠前指揮,院系領導落實責任,各部門協同推進、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
(十九)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就業工作。各高校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本校實際情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為用人單位進校招聘、畢業生出校實習求職、高校間招聘活動等提供便利。要強化使命擔當,嚴守就業工作紀律,防范就業輿情風險。
(二十)做好就業統計與政策宣傳。各高校要嚴格執行“四不準”“三不得”要求,精心指導畢業生(含結業生)按規定及時在教育部網簽平臺完成畢業去向登記。要多渠道、全方位宣傳各級政府出臺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營造全社會支持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
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文件和《北京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干措施》(京政發〔2022〕20號)精神,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和本校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和措施,并于2022年12月31日前將電子版報送至市教委。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22年11月29日
(聯系人:王 東;聯系電話:60910260;電子郵箱:jw_xsc@jw.beijing.gov.cn)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大京事】,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相應關鍵詞】即可獲取北京社保醫保|公積金|居住證|小車搖號|公租房|政府補貼|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