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體辦字〔2024〕14號
各區體育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燕山體育運動中心,市體育局各直屬單位、機關各處室:
現將《2024年北京市體育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工作,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體育局
2024年2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4年北京市體育工作要點
2024年是備戰巴黎奧運會、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的關鍵之年,也是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首都體育工作意義重大。全市體育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體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決策部署,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立足“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體育力量。
一、準確把握群眾體育健身新需求,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高標準完成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創建20個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改擴建10個體育公園,新建更新5000件室外健身器材,增加兒童健身娛樂器材設施。推動智慧體育建設,進一步發揮健身地圖平臺作用,方便群眾就近就便健身。二是加強部門協同,與市住建委合作推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配建室內外乒乓球設施,與市農業農村局合作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加強農村地區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門頭溝區和房山區健身設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更新修復3個體育場館、100余處體育健身活動場所、5000余件室外健身器材。三是加強室外健身器材維護管理,常態化開展“一鍵報修”和安全巡檢,補充安裝室外健身器材二維碼標牌,對室外體育場地設施開展兩輪市級巡檢,進一步壓實體育場地設施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引導各區體育部門和街道鄉鎮開展巡檢工作,不斷提升基層體育場地設施日常維護管理水平。四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舉辦體育大會、社區杯“三大球”賽事、和諧杯乒乓球賽等品牌賽事活動,組織卡丁車公開賽、水下曲棍球公開賽、飛盤聯賽、輪滑公開賽、露營大會等新興時尚賽事活動,開展以“數智體育”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舉辦通州馬拉松、運河半程馬拉松、職工三人籃球賽等城市副中心群眾賽事活動。發揮市級賽事活動導向作用,推動區、街鄉、社區組織各級各類賽事活動,達到3.6萬場次。五是加強全民健身組織建設,實施市級體育社會組織監管辦法,指導推動市級體育社會組織開展年檢年報、換屆、等級評估等工作,推動基層健身團隊備案,評定和扶持1033支星級全民健身團隊。六是推動科學健身與健康生活融合發展,深入推進體醫融合,舉辦運動處方培訓班,探索本土化智慧體醫融合健康促進科學模式。開展全民健身科學指導系列活動760余場,提供科學健身指導課程1000小時。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300人次,做好國民體質監測常態化試點工作。七是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傳承中華優秀體育文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不斷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和健身意識。
二、聚焦增強為國爭光能力,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
一是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堅決貫徹“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定期舉辦教練員培訓班,提高教練員執教能力。繼續加大對訓練基地科研、醫療等支持,完善數字化體能訓練中心,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化訓練基地。二是狠抓巴黎奧運會備戰參賽,做好重點運動員服務保障,實現“一人一策”,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力爭更多北京運動員入圍中國體育代表團,實現金牌超過東京奧運會的目標。三是加大粵港澳全運會備戰力度,夯實乒乓球、體操、跳水、羽毛球等傳統優勢項目發展基礎,力爭實現新突破。挖掘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奪金點,為完成任務做出更大貢獻。組織打好全運會資格賽,力爭更多運動員和小項獲得決賽資格。四是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落實后備人才培養訓練教學聯動工作試點方案,做好重點項目布局布點。統籌開展專業隊訓練營選拔訓練,吸引有潛力青少年參與專業化體育訓練。加強二級班招生宣傳,提升日常訓練和管理水平,培養更多優秀后備人才。五是提升“三大球”競爭力,推動職業俱樂部提升競技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在聯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加強與中小學傳統校、在京高校體教融合,完善“三大球”青訓體系。委托社會組織組建男子足球集訓隊和籃球集訓隊,抓實抓細日常訓練,提升技戰術水平,力爭完成全運會目標任務。六是狠抓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工作,加大賽風賽紀教育力度,樹牢公平競賽、純潔體育的思想意識。加強反興奮劑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宣傳教育,強化興奮劑風險防控,嚴格運動員食品、藥品和營養品管控,落實運動員行蹤信息管理制度,確保賽風賽紀和興奮劑問題“零出現”。
三、堅持體教融合,不斷提高青少年體育發展水平
一是深入落實體教融合實施方案,研究制定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庫管理辦法、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等政策,不斷完善青少年體育制度。二是統籌整合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開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辦好體育傳統校比賽、青少年錦標賽、U系列冠軍賽和“三大球”品牌賽事。三是加強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深化體校改革,加強青訓中心建設,組織后備人才集訓營。四是促進青少年體育交流合作,開展北京-日本、北京-澳門、京藏、京新等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打造青少年體育交流合作品牌。
四、全面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北京“兩區”建設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一是增強市場主體活躍度,用好“京彩體育貸”等政策,落實“一件事”辦理機制,做好重點企業走訪,開展體育產業基地征集評審,服務體育企業發展。二是加快發展賽事經濟,加大高水平體育賽事供給,發揮賽事牽引作用,促進賽事消費。三是舉辦8·8北京體育消費節,將體育消費節擴展到津冀地區,共促區域體育消費。四是辦好服貿會體育服務專題展,努力提升參展商國際化率、行業龍頭企業比例、一年期簽約執行金額等指標,推動舉辦國際體育(北京)嘉年華、斯邁夫國際體育產業展等會展,為企業交流合作提供平臺。五是突出體育彩票品牌價值,深化游戲品種運營和銷售渠道結構調整,努力提升銷售規模。六是打造首鋼園、五棵松、新工體等10個以體育為特色和牽引的商圈,聯合發布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推進體商文旅融合。七是加強體育業統計,建立重點頭部企業、重點領域采樣監測機制,做好體育產業機構名錄庫建設維護、數據元采集與分析等工作。八是深入推進體育行業規范化發展,落實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領域資金監管實施細則,推廣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推動預付式消費資金納入銀行專用賬戶監管。推動體育行業預付費規范治理納入“每月一題”,制定“一方案、三清單”,協調推動解決預付費退費難題。
五、狠抓體育行業安全生產,全力服務首都安全穩定大局
一是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教育培訓、檢查、隱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開展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評估,督促使用“企安安”自查端,自覺開展安全隱患自查自糾。二是組織體育行業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形成企事業單位自查、區級檢查、市級抽查的工作格局,全面覆蓋高危險性項目場所、高危險性體育賽事、新興體育場所等,全面覆蓋各類安全生產風險隱患。三是加強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行政許可的培訓指導和監督檢查,將游泳場館、氣膜體育場館、滑雪場所作為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重要內容,持續開展隱患專項整治。持續加強運動類“低慢小”航空器管理,服務首都空域安全。四是強化賽事活動安全管理,發布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明確監管層級,落實各區責任,推進“互聯網+監管”,開展體育賽事活動信息登記。強化賽前技術指導,督促辦賽單位賽前提交賽事組織、應急處置等“四個方案”,加強賽中賽后監管,發現異常情況按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置。
六、發揮“雙奧之城”優勢,持續推進冰雪運動普及發展
一是全力備戰十四冬,實行“一項目一方案一專班”,突出重點項目,抓細訓練措施,力爭取得更大突破。著眼米蘭冬奧會周期,高效共建車橇項目國家隊,積極引進具備冬奧奪金、沖金及具有潛力的優秀運動員,持續打造北京冰球名片,進一步提升競技水平,不斷夯實夏冬項目均衡發展基礎。二是擴大群眾冰雪運動覆蓋面,舉辦第十屆市民快樂冰雪季,開展大眾冰雪北京公開賽、冰雪主題運動打卡、冰龍舟、冰蹴球、發放冰雪消費券等活動,吸引帶動更多群眾參與,持續擴大冰雪運動人口。三是廣泛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組織青少年冬季項目錦標賽、U系列冠軍賽,舉辦中小學生校際冰球聯賽、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加強市級、區級青少年冬季項目運動隊建設,選拔、訓練、輸送更多優秀青少年運動員。四是繼續擴大冰雪消費,深入實施促進冰雪消費三年行動方案,舉辦冰雪運動消費季,開展云探冰雪場地、冰雪項目展示、冰雪體驗等活動,培育新消費增長點。五是推動冬奧場館開放運營,鼓勵引進高水平冰雪賽事和文化娛樂活動,促進冬奧場館四季運營。
七、積極申辦舉辦重大賽事,服務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一是進一步提高自有品牌賽事品質,辦好中國網球公開賽、北京馬拉松、北京國際長跑節等品牌賽事,加強對北京滑板公開賽、攀巖公開賽、藝術體操公開賽等系列賽事的價值挖潛,打造“北京公開賽”賽事IP。二是全力籌辦高水平國際賽事,辦好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杯、速度滑冰世界杯、國際雪聯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杯、高山滑雪遠東杯、世界泳聯花樣游泳世界杯等5項國際賽歷賽事。持續推進2025-2027年已確定在京舉辦的6項國際冰雪賽歷賽事籌辦工作。舉辦十四冬高山滑雪比賽等國內冰雪賽事。三是積極申辦更多高水平國際賽事,力爭每個冬奧場館都有一項國際冰雪賽歷賽事落戶,繼續保持國際賽歷賽事數量全國第一。做好2027田徑世錦賽、2029游泳世錦賽申辦工作,力爭申辦成功。四是鼓勵舉辦高水平國際商業賽事和群眾性賽事,明確項目布局,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三大球”、自行車、游泳、棒球、馬術等高影響力項目國際商業賽事,舉辦滑板、攀巖、體育舞蹈、電子競技等新興項目國際商業賽事,舉辦山地徒步大會、風箏節、帆船賽等具有觀賞性、有品質的國際群眾性賽事活動。
八、著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補齊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短板
一是抓好“三大球”青訓基地建設,加快完成規劃報審、立項等前期手續,開工建設足球和籃球、排球青訓基地,啟動籃球、排球青訓基地一期項目周邊用地征地工作,為二期建設打好基礎。二是加快推動城市副中心重點體育設施建設,開展城市綠心體育設施土地供應方式、合作期限、交易結構等方面深化論證,測算資金平衡,研究引進足球、籃球、冰球等項目高水平職業俱樂部落戶。做好潞城全民健身中心運營工作,為行政辦公區職工和周邊居民提供高質量體育健身服務。三是積極謀劃重大項目儲備,啟動國際游泳交流中心、體育職業學院新院區、城市副中心電子競技場館、青少年體育運動中心等項目前期概念性方案規劃研究。
九、持續增強政務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群眾和企業的滿意度
一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大依法治體工作力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對體育經營單位、體育賽事等的行政執法,做好合法性審核工作,確保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各項工作。二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動體育領域助企利民優惠政策落地生效,積極落實“6+4”一體化綜合監管、高危險性體育賽事“一件事”辦理、“一網通辦”等工作,為群眾和企業辦事提供更大便利。三是強化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效益性,加強重點事項督查和績效檢查,確保按時優質完成年度任務。四是深入貫徹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從嚴落實責任包干制度、“月考評、周調度、日專題”等措施,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突出行業督導,堅持以“每月一題”為抓手,推動接訴即辦從“有一辦一”到“主動治理”轉化,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
十、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區域體育整體發展水平
一是深化群眾體育協同發展,與津冀聯辦游泳、徒步、健身氣功、柔力球、羽毛球等賽事活動,起草北京市步道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先期在延慶區、張家口市規劃建設國家步道,推動北京市、河北省健身步道互聯互通。二是深化競技體育協同發展,推進體育場地設施、高水平教練員等訓練資源共用共享,加強優秀運動隊訓練比賽交流,共同提升競技成績。三是深化青少年體育協同發展,進一步完善京津冀青少年賽事體系,創建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品牌,組織籃球、冰球等8個項目青少年賽事,選派隊伍參加天津、河北舉辦的賽事活動。四是深化體育產業協同發展,舉辦京津冀體育產業大會,開展第四屆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活動,發布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和重點體育賽事文旅活動,推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
十一、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努力提升體育系統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是加強政治建設,踐行“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要求,把政治要求、政治標準、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到“三個一”和“四個決不允許”。二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制定局黨組層面和各直屬單位黨委(總支、支部)層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抓好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職責和“一崗雙責”落實。三是抓好市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做到應改盡改、真改實改,確保抓實見效。四是強化理論武裝,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五是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對意識形態領域風險研判評估,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六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好局機關委員會和各級黨組織換屆選舉,以推進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抓好各項組織生活制度落實、黨員隊伍建設和黨團干部培訓。七是加強組織體系建設,提升體育系統黨的組織體系整體效能,完善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全面監督,加強干部選育管用工作,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八是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和市委貫徹落實辦法,持續糾治“四風”。開展警示教育和紀律教育,充分運用“四種形態”,繼續開展系統巡察,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九是加強對各區體育部門黨建工作指導,加強對各直屬單位的過程跟蹤和督促指導,開展年度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工作檢查考核。十是進一步壓實行業黨建責任,發揮行業黨委把握方向、引領發展作用,完善黨務、政務、服務“三務合一”,努力打造體育行業黨建亮點、樹立標桿,推動體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來源:北京市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