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以及各項促消費政策措施出臺落地,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穩步推進,消費市場逐步恢復,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增強。全市市場總消費額比上年增長10.2%,較2022年提升15.1個百分點。
一、服務消費快速回暖
服務消費潛力快速釋放、活力持續提升,全年服務性消費額同比增長14.6%,文旅相關消費快速增長。從交通領域看,出行需求旺盛,全年旅客周轉量同比增長2.3倍,其中鐵路、航空旅客周轉量增速分別達到2.7倍和2.4倍。從文化娛樂、體育領域看,演出、賽事等場景化、體驗式消費成為消費熱點,全年演出市場銷售票房達14.3億元,居全國首位[1],中國網球公開賽吸引約20萬人次觀賽,門票銷售額比2019年翻一番。
二、消費品市場穩步恢復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4.8%。通訊器材、汽車、餐飲和文化辦公用品四個消費領域零售額規模超過或接近千億元,合計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4成。其中,餐飲快速回暖,餐飲收入增長32.5%,汽車類商品在消費券發放和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政策等帶動下增長較好,實現零售額增長13.5%,成為支撐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此外,金銀珠寶等時尚類商品和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恢復較快,實現零售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圖1 2023年餐飲收入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主要商品類別情況
三、數字消費持續拓展
隨著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逐步轉變,電商直播、即時零售等新消費模式愈發活躍,數字消費持續拓展,撬動新消費的作用不斷增強。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企業觸網率達48%,較上年提升2.1個百分點,與2019年相比提升13.7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業企業觸網率為60.5%,分別提升0.9個和8個百分點。即時零售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便利店、超市和倉儲會員店實現網上零售額占比達28.6%,較上年和2019年分別提升2.5個和19.2個百分點。
圖2 2019—2023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企業觸網率
四、消費供給更加豐富
商業經營主體數量穩步增加,全市凈增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單位3.5萬家,較上年增長3成。截至年末,全市離境退稅商店達到1058家,數量居全國首位,較上年末增加41家。新增946家首店,同比增長16.5%,其中朝陽、東城和海淀區首店入駐數量均超百家,合計占比近7成。DT51、西三旗萬象匯等21個大型商業設施年內開業,進一步豐富了相關區域消費供給。
圖3 2019—2023年全市離境退稅商店和新增首店數量
注:數據分別來源于市稅務局和第三方機構選址中國。
2024年,北京將積極順應消費市場新趨勢、新變化,不斷完善消費環境,進一步豐富消費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在穩固傳統消費的同時,繼續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助推消費潛力加快釋放,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注:[1]數據來自燈塔專業版APP。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