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人員的管理,防范因感染控制漏洞引發的次生疫情風險,特制定本指引。
一、適用范圍
(一)可能與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中高風險人員、有基礎疾病、老年人及幼兒等生活不能自理或其他不適宜集中醫學觀察的密接、次密接等人員直接近距離接觸,或進入其居家隔離區域開展工作的一線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居委會)、保潔人員(消毒、垃圾清運等)、門衛(封控區)等。
(二)以宿舍作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學校中進入宿舍區域開展工作的校醫、保潔(消毒、垃圾清運等)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
(三)在特殊情況下需要進入隔離區域與新冠病毒感染者近距離接觸的公安等執法人員。
(四)對新冠病毒陽性檢測者、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密接者進行流調、轉運的專業技術人員。
(五)其他有感染風險的工作人員
二、工作原則
提高政治站位,確保工作安全;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屬地、行業、單位及個人主體責任,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及時落實各類人員疫情防控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疫苗接種
所有人員按照無禁忌證者“應接盡接”的原則,須完成全程疫苗接種14天及以上,并按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種整體工作安排完成加強免疫。未接種或未完成全程接種者不得參加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
(二)流行病學史篩查
本人、所在單位應主動報告工作人員14天內外出史、接觸史等流行病學史。所有人員如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選派參加工作:
1.參加人員及其共同居住者14天內有1例及以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縣(市、區、旗)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參加人員及其共同居住者14天內有1例及以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地級市(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的縣、市、區)的其他縣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未排除感染風險者;
3.14天內有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接觸史;
4.14天內曾接觸過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
5.有聚集性發病(14天內小范圍如家庭、辦公室等場所,出現2 例及以上發熱和/或有呼吸道癥狀的病例)的情況;
6.尚在隨訪或醫學觀察期內的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觸者等。
7.共同居住者為進口貨物直接接觸人員或入境口岸相關從業人員、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和服務人員等風險職業人群。
(三)健康篩查
1.各責任單位負責對工作人員的流行病學史、疫苗接種史、健康狀況等進行篩查并組織填寫《個人健康情況篩查表》,健康狀況參照附表1所列癥狀、體征進行填寫。
2.避免新冠高危人群參加防控工作,包括老年人、有慢性基礎疾病人員、孕婦、肥胖人群等。
(四)核酸檢測
自本指引發布之日起,本市發現京外關聯和/或本地病例時,工作人員及其接觸環境或物品及風險工作區域環境應每日開展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在國內疫情存在中高風險地區時,本市無京外關聯病例時工作人員及其接觸環境或物品及風險工作區域環境應每3日檢測一次核酸。
(五)健康監測
1.各負責單位必須建立健康監測登記制度,指定專人每日收集工作人員健康監測記錄,建立監測報告和審核流程,做好登記、匯總并留存備查。各單位健康監測報告、審核制度應有效運行,確保及時發現健康狀況異常人員,及時安排就醫排查。
2.所有人員均為健康監測的主體。每日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個人和組織者分別填寫健康監測報表(附表1、附表2)。一旦出現發熱(體溫≥37.3℃)、腹瀉(≥3次/日)、嘔吐、黃疸、皮疹、結膜紅腫、咳嗽、咽痛、咽干、嗅味覺減退、乏力中任一癥狀,應及時報告,由所在單位安排就醫排查。
(六)工作防護
1.進入風險區域工作時應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鞋套等,并確保規范穿脫。
2.工作期間減少人員交談,避免聚集,與被隔離對象保持2米及以上社交距離,做好手衛生。
(七)人員管理
1.優先選擇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人員封閉管理,實施“在崗封閉管理+離崗封閉管理+健康監測”的集中連續勤務模式,負責單位應做好后備梯隊配備,落實人員輪替,開展離崗集中醫學觀察和人員休整。
2.如無條件實現封閉管理,在嚴格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確保工作封閉管理、離崗閉環管理及健康監測。須兩點一線往返居住地和工作單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且全程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N95或KN95及以上級別)。開展居家自我隔離,不得參加聚集性活動,不得去人群密集場所,減少與他人接觸,如需接觸注意保持2米以上距離并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N95或KN95及以上級別)。在崗期間,同住人員應每日開展健康監測,每3日開展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負責單位應做好后備梯隊配備,落實人員輪替,開展離崗集中醫學觀察和人員休整。
(八)加強培訓指導
1.屬地衛生健康部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高風險人員個人防護、消毒、垃圾規范處置技術培訓。可采取持證上崗等模式,強化感染防范意識,提高人員防控水平。
2.加強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人員現場工作指導,確保個人防護、消毒及垃圾處置等工作規范開展。
(九)日常防護
1.科學佩戴口罩,具體按照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第四版)》執行,并注意咳嗽禮儀。
2.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如不具備洗手條件,使用免洗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3.減少聚集,錯峰錯時就餐,建議使用公勺公筷。
4.要與他人保持2米以上社交距離。
5.注意飲食安全。
6.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確有需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N95或KN95及以上級別)。
7.保持居室清潔衛生,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并做好清潔消毒,保持房間整潔。
8.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堅持作息規律,保證睡眠充足。
本指引需根據疫情及工作任務情況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