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病例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從流行病學史分析,有以下幾種情況之一的,屬于疑似病例:
1、在發病前14天內,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有接觸史;
3、曾接觸過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
4、14天內有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小范圍場所內的聚集性發病的情況。
?疑似病例有哪些癥狀?
從臨床表現上看,疑似病例需要具備發熱或呼吸道癥狀等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表現,或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以及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的癥狀。同時,疑似病例的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呈陽性。
【延伸閱讀】
什么是無癥狀感染者?
無癥狀感染者,有兩層意思:一是感染者,二是無癥狀。
首先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即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具有傳染性,需要隔離和治療。
其次是無癥狀,也就是說目前沒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且CT影像學無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根據目前的情況還不能夠診斷為“確診病例”。但是,一些無癥狀感染者可能發展為有癥狀的確診病例,只是目前還僅僅是處于潛伏期。但還有一些無癥狀感染者,在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下,或者是及時發現后給予了抗病毒治療,沒有出現臨床癥狀,病毒得以清除。
另外,還有很少一部分病例,是恢復期無癥狀感染者,就是說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他檢查也基本正常,但是病毒核酸檢查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陽性。
?推薦閱讀:
》》新冠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區別
》》北京21例感染者傳播鏈條(一圖讀懂)
》》北京新冠疫苗加強針有必要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