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博物館門票預約官網入口:微信公眾號圓明園遺址公園
預約操作指南:點擊查看
圓明園博物館位于正覺寺內,占地143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49平方米。
揭牌時間:2023年10月13日揭牌,“傳承·守望——圓明園文物保護成果展”同期開展。
建筑布局:
圓明園博物館位于正覺寺內,占地143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49平方米。展覽分別位于正覺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東西五佛殿、三圣殿、文殊亭、東六大金剛殿、最上樓等建筑內。展覽下設正覺滄桑、圓明重光、追跡圓明、尋古長春、匠心圓夢、萬園之園、聚散流離及圓夢之基等內容,共展出各類文物及展品230余件(組)。
展出內容:
“圓明園博物館中的重點展品包括馬首、銅鎏金象首、青玉老人山子、銅胎琺瑯香筒、道光帝御筆‘瀛海仙山’詩石刻等珍貴文物。
步入正覺寺,230余件(組)文物和展品按照正覺滄桑、圓明重光、追跡圓明、尋古長春、匠心圓夢、萬園之園、聚散流離、圓夢之基等部分,立體展現出圓明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厚的文物保護成果。在最上樓展出的7根漢白玉石柱是圓明園博物館“重裝”亮相后的明星展品。此次回歸的7根石柱,經專家研究初步判斷,來自于圓明園西洋樓遺址區,略有風化痕跡,保存狀態完好。每一根石柱均刻有浮雕雕刻花卉、纏枝幾何紋飾,工藝精湛。
“這7根石柱的雕花是西式花瓶,但是花瓶里面是我們中國象征富貴的傳統花卉牡丹花,這體現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內涵。”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邱文忠介紹,“石柱后面的背景采用西洋樓的銅版畫,在當年沒有照相的時候,銅版畫可以真實地反映當時建筑的實際場景。”在現存乾隆五十一年(1786)西洋樓銅版圖中,可見海晏堂、諧奇趣、方外觀、養雀籠、遠瀛觀等均使用了較多的石柱,這些石柱分布于庭院、噴泉池邊、樓梯、樓層平臺等處,有著實用及審美的價值。
除了能一睹圓明園的精巧建筑構件,圓明園博物館還展出了馬首、銅鎏金象首、青玉老人山子、銅胎琺瑯香筒、道光帝御筆“瀛海仙山”詩石刻等珍貴文物,系統展示了圓明園管理處歷年來開展修繕復建、考古發掘、遺址保護、文物修復、數字化保護及流失文物的研究與追索等的文物保護成果。
》》2023五首重聚·故園新語圓明園獸首銅像特展觀看指南
》》2023年圓明園金秋游活動時間及游玩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