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職成〔2021〕16號
各區教委,各職業院校,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中辦國辦《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優化我市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布局,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進北京職業教育高質量、有特色、國際化發展,按照北京職業教育“特高”項目工作計劃,市教委和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決定開展第三批北京市職業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群)和實訓基地(工程師學院及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以下簡稱兩師基地)遴選與立項建設工作,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按照分三批建設100個左右特高骨干專業(群)和100個左右特高實訓基地(兩師基地)的總目標,堅持做優做精、精益求精原則,第三批擬遴選出10個左右特高骨干專業(群)和10個左右特高實訓基地(兩師基地)。具體目標如下。
(一)特高骨干專業(群)
堅持服務需求、促進就業的建設方向,深化產教融合,重點建設一批緊貼北京產業轉型發展、產教深度融合、支撐重點產業與區域支柱產業的專業(群)。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強、社會認可度高、招生就業好、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可推廣可輸出的首都職教專業品牌。
(二)特高實訓基地(兩師基地)
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推動校企深度合作。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在職業院校內建設一批工程師學院;依托在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領軍人才、身懷絕技的工匠或非遺傳承人,在職業院校內建設一批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育一批契合北京產業發展需求、企業主體作用發揮突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產教融合基地品牌。
二、申報條件
(一)申報特高骨干專業(群)應滿足以下條件:
1.專業(群)與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專業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行業優勢明顯,有較強社會影響力。專業群組建邏輯清晰,群內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度、就業相關度較高,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建設機制。
2.專業(群)有高水平專業帶頭人和教學創新團隊,師資實力強、教學改革成果顯著,實習實訓條件好,實踐教學基地設施先進、管理規范。校企共同設計專業群課程體系,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線上線下課程資源豐富。
3.專業(群)生源質量和就業情況良好,保持一定辦學規模。建立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機制,學生就業對口率、用人單位滿意度、學生就業滿意度高。
(二)申報特高實訓基地(兩師基地)應滿足以下條件:
1.工程師學院合作企業的業務定位應精準對接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城市運行保障、高品質民生需求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合作企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一般為大型企業、中華老字號或知名企業。技術技能大師應為行業領域內德技雙馨的領軍人才,或為身懷絕技的工匠和非遺傳承人,或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北京市首席技師。
2.師資團隊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特聘專家、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組成。工程師學院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不低于30%,“雙師型”(一體化)教師所占比例不低于80%且承擔70%的課程(含專業基礎課)教學任務;專任教師中,高職院校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者所占比例不低于50%,中職學校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0%。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大師帶領的團隊,能承擔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藝創新、技能推廣、產品運營等任務,具有將真實項目轉化為課程的教學能力。
3.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合作內容、合作方式、合作期限(不少于三年)和爭議解決等內容;建立健全決策機構和教學指導機構等組織領導和運行機制,制定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流程和規章制度,探索完善校企人員互兼互聘機制、實訓平臺協同創新機制等。
三、工作程序
(一)學校申報。符合申報條件的學校自愿申報1個骨干專業(群)和1個實訓基地(兩師基地)。
(二)專家評審。由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組成的職業院校特高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特高領導小組),組織專家進行項目評審,視實際情況開展實地考察。
(三)結果公示。特高領導小組審議確定骨干專業(群)和實訓基地(兩師基地)立項建設名單,在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5天。
(四)發文公布。發文公布經公示且無異議的骨干專業(群)和實訓基地(兩師基地)建設名單。
四、工作要求
(一)學校登錄“北京市職業院校特高項目申報系統”填寫申報書各項數據,申報書填報內容需提供相關佐證材料,否則視為無效數據。填報時間截止到2021年11月25日(周四)17點。
(二)通知及申報書可到北京職成教網通知公告中下載。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21年11月15日
北京市職業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和特色高水平實訓基地項目申報書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大京事】,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相應關鍵詞】即可獲取北京社保醫保|公積金|居住證|小車搖號|公租房|政府補貼|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