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函〔2020〕86號
各有關市屬高校:
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關于印發提升北京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意見的通知》(京教研〔2017〕9號)和《北京市屬高等學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試行)》(京教研〔2013〕8號),為做好2021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研計劃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要求
科技一般項目要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聚焦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展目標,結合高精尖產業發展需要,依托理工農醫類學科,開展創新性科學研究。社科一般項目要把握首都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重點任務,理論聯系實踐,關注社會焦點、熱點、難 點問題,依托人文社科類學科,開展理論創新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文化傳承創新。項目應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和個人科研興趣,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問題導向和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培養青年創新人才。
二、申報數量
科技一般項目和社科一般項目均實行限額申報,申報數額依據學校科研計劃一般項目的立項率、立項質量和結項率動態調整。申報單位要根據《2021年度科技計劃以及社科計劃一般項目申報數額》(見附件)要求進行申報。
三、申報條件
1.申請人所在單位是市屬高校。申請人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獨立開展研究和組織開展研究的能力,鼓勵具有博士學位、新入職的專業教師積極申報,科技一般項目35周歲以下申報項目數額原則上不少于80%,社科一般項目40周歲以下申報項目數額原則上不少于90%;能夠保障所申請項目的研究時間;每個申請者限報1個項目。
2.申請人在依托單位的在職工作年限(不含返聘的工作年限)應覆蓋項目資助周期。
3.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申報本次項目:
(1)在研市教委科研計劃各類項目(包括科技重大、科技重點、科技一般、社科重點、社科一般)負責人;
(2)所主持的市教委科研計劃各類項目自2014年(含)以來因各種原因被撤銷者;
(3)申請人承擔市教委科研計劃各類項目沒有按時結項的,暫停2年一般項目申請資格;
(4)原則上已承擔過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的負責人。
四、申報方式
1.本次項目采取網上申報方式。北京市教委科研計劃一般項目通過市教委科研管理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申報,平臺網址為http://kyglpt.bjedu.cn。網絡申報辦法和流程以該平臺為準。
2.請高校科研管理員通知科研計劃一般項目的申請人自行在平臺上注冊個人賬號(如已有賬號,則無需重復注冊),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對注冊賬號審核通過后即可登錄平臺在線填寫和上傳申報材料電子文檔。
3.請高校科研管理員在平臺錄入審核意見,網上提交學校項目申報材料,分別生成《科技/社科一般項目申請匯總表》,無需報送紙質申報書。
4.立項公布后,請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存檔1份帶有負責人及成員簽名、責任單位蓋章的紙質申報材料,并上傳立項項目的《申請書》蓋章頁電子版。平臺提供項目申請人上傳、學校管理員上傳兩種方式,請各高校自行采用其中一種方式,并告知本校項目申請人。
五、資助經費
科技一般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5萬元,社科一般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5萬元,項目實施周期均為3年。項目申請者應在研究期限內,根據實際需求準確測算總經費預算,合理分配分年度經費預算。項目經費按照《北京市屬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管理辦法(試行)》(京財教育〔2018〕521號)要求,實行規范的預決算管理。
六、申報時間
申報材料自2020年4月7日開始受理項目網上申報。網上截止時間為2020年5月11日。請于5月15日前將加蓋學校公章的《申請匯總表》電子版上傳至平臺。
七、工作要求
1.加強校內申報培訓,指導申請人合理設定績效目標、科學編制預算。
2.嚴格審核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加強科研信用管理。若出現申報資格不符、一題多報、虛假申報、學術不端等現象,一經查實,將核減學校下一年度申報數量,取消項目相關人員5年內申請市教委各類項目資格。
3.按照立項程序相關規定,充分發揮學校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對申報項目的政治方向、學術價值和創新程度把關,推選出優秀的項目。
為保障項目質量,市教委將組織專家對學校申報項目進行立項評審,依據評審結果擇優確定立項項目,并向社會公布。
本通知及有關申報表格可在首都高校科研網(http://jw.beijing.gov.cn/kyc/)或市教委科研管理平臺(https://kyglpt.bjedu.cn)下載。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20年4月3日
(聯系人:高飛、張豫;聯系電話:51994792、51994793;系統技術支持電話:400-800-1636)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大京事】,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相應關鍵詞】即可獲取北京社保醫保|公積金|居住證|小車搖號|公租房|政府補貼|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