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a在线视频,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性爱视频在线播放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的通知

  京教函〔2019〕270號

各區教委,各市屬高校:

  為貫徹落實《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總體部署,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現就開展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和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扎實推進教育現代化,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

  依據《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開展百項信息技術與課堂應用融合創新課題和百個“智慧校園”融合應用示范基地(以下簡稱“雙百”示范行動)建設,按照需求引導、統籌規劃、聯動協同、融合創新的總體思路,啟動100項信息技術與課堂應用融合創新研究課題,建設100個智慧校園融合應用示范基地,努力構建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與教育服務模式。

  通過課題研究,破解信息化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一批服務于全市教育信息化推進的理論模型、制度規范、創新模式、應用策略等研究成果;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引導學校集中精力,關注實效,打造創新應用,力爭形成“一基地一引領”的示范應用;通過全市范圍示范課題和示范基地建設,連點成面,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創新理論、制度、模式和應用成果。

  三、總體要求

  (一)圍繞人才培養,突出教育教學

  創新課題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應緊密圍繞人才培養主題,聚焦教育教學核心問題,集中精力開展研究與應用,避免大而全、面面俱到。

  (二)圍繞辦學理念,體現學校特色

  創新課題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應緊密結合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特色,避免同質化的示范研究和基地建設,切實做到“一課題一特色”,“一基地一引領”。

  (三)緊密聯系實際,聚焦應用實效

  創新課題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應緊密聯系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以成果的落地實驗、應用推廣和實際成效為導向,避免一味圖新、脫離實際,力爭取得實效。

  四、重點方向

  落實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總體布局,北京市雙百示范行動設立以下重點方向:

  (一)信息技術與課堂應用融合創新課題

  1.教育信息化相關理論模型、制度規范、應用模式的研究課題。結合本校實際特點,開展學校信息化頂層設計、決策分析模型研究探索,以及學校信息化相關創新應用模式、管理制度、業務規范、技術標準等研究,研究領域要圍繞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融合,研究成果要具備代表性與可推廣性。

  2.教育信息化應用實踐相關的研究課題。結合學校信息化具體應用實踐,梳理研究形成理論化的經驗總結,可以是利用本校系統平臺取得的實踐經驗,也可以是利用市級、區級或社會商業平臺取得的實踐經驗,實踐領域主要圍繞教育教學管理,研究內容包括應用模式、成功經驗、問題總結以及相關建議等。

  3.基于數字教育資源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以數字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創新應用為中心,研究如何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優化傳統教學模式,探索基于數字教育資源的新型教學模式。

  4.開放式信息化創新研究課題。結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新技術與新理念,立足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從理論、制度、模式、應用、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開展各種開放靈活的課題研究。

  (二)“智慧校園”融合應用示范基地

  1.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新應用示范。支持學校建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技術和模式,圍繞校園管理與服務、教學模式創新、創新人才培養、研究性學習、核心素養提升、課程改革等領域,開展創新示范研究。

  2.基于大數據理念、架構與方法的創新應用示范。開展大數據在教育中的應用,實現信息共享、數據融通、業務協同、智能分析,推動區域、學校管理的轉型與重構,探索大數據在學情分析、精準教學、個性化人才培養、決策支撐、教學改革、教育治理等方面的作用。

  3.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示范。利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動作態勢感知、智能機器人等各類人工智能技術,針對傳統學校教育教學重難點、教師作業批改等工作量大、學生個性化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開展創新實踐和示范,減少教師日常重復性工作,提升學生個性化學習支撐能力,促進教育教學模式變革。

  4.數字教育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與開放共享示范。支持學校探索以數字教育資源應用優化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打造數字資源應用新模式的創新示范;支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跨區域、跨學校的共建共享,打造資源共享新生態;支持基地將本地優質資源匯聚至市教育公共資源平臺,面向全市共享,帶動建立全市優質數字資源的開放共享新模式。

  五、申報條件及數量

  (一)申請條件

  1.申請單位要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具備較高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已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組織保障和工作推進機制,能夠配備健全的研究和技術實施團隊。

  2.具備較高的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區域或學校信息化普及率較高,應用績效突出。能夠保障穩定持續的信息化經費投入。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信息化建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已形成長效機制的優先考慮。

  3.申請單位的研究與建設思路目標清晰,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預期效果明確,保障措施有力。有主動探索創新意識,在信息化建設中能做到率先垂范、先行先試。前期已有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的優先考慮。

  (二)申報數量

  每所市屬高校可申報2個研究課題和1個示范基地。各區教委負責組織所屬學校申報,每個區可推薦研究課題不超過15個,中小學示范基地不超過10個,學前教育示范基地不超過2個。

  六、工作程序

  (一)初選。各區教委、市屬高校應對照申報條件進行初選,并組織學校如實編制《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申報書》,于7月15日前將推薦名單和申報書報市教委。

  (二)遴選。市教委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綜合評選,并根據需要開展實地考察,優選符合條件的研究課題和示范基地予以立項。

  (三)實施。項目周期為一年,各立項單位應在市教委公布課題與基地名單后啟動研究和建設工作,市教委于2020年3月進行中期檢查,12月底前完成項目驗收。

  七、工作要求

  (一)各區教委、市屬高校負責本區、本校的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制定整體推進方案,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課題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并定期督促項目進展情況。

  (二)承擔單位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在人員、經費、機制等方面給予保障,并按要求向主管部門報告工作進展。評選為示范基地的學校,應積極配合市教委示范推廣工作。

  (三)研究課題負責人和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負責人,需在承擔單位總體組織下,努力推進課題研究和基地建設工作。

  市教委將對立項建設的課題和基地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管理辦法另行制定),各區、各學校根據課題和示范基地建設的實際需要給予資金支持。項目驗收后,市教委將組織開展績效評估,遴選一批優秀課題和示范基地并進行推廣,評定為優秀等級的課題和基地可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重要參考指標。

  附件:

  1.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申報書

  2.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推薦表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9年6月18日

  附件 

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大京事】,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相應關鍵詞】即可獲取北京社保醫保|公積金|居住證|小車搖號|公租房|政府補貼|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等指南信息。